將先前計中,打造海船,刺探通往北地航道一事,皆與孫尚香講過,孫尚香聞之,眼中神采奕奕,孫尚香覺得,龐山民此計,江東大可一試,即便事敗,江東喪失不大,如果勝利,從北地可源源不竭,購買戰馬,江東終有一日,可得精騎無數,與曹操相爭一場。
實際上便不處置商賈貿易,若孫權可製作海船,斥地航道,此舉必對江東而言亦很有好處,江東素缺戰馬,若可藉助航道,雄師跨海入青州,河北諸地,若可占一飛地,遣數千精兵扼守,自可向北方匈奴,廣購戰馬,且江東水戰,比之曹操短長很多,若恃強淩弱,江東堪與曹操一戰。
周瑜卻聽得麵前一亮,對孫權道:“若依此計行事,江東或可與曹操對抗!江東陸戰,向來孱羸,若購得巨量戰馬,練習精騎,再與曹軍陸上相爭,我江東可憑添數成勝算。”
“本來夫君都曉得了……”孫尚香聞龐山民言語,微微一愣,繼而歎道:“二哥好歹與尚香乃是嫡親,於尚香麵前抱怨,尚香又如何能不聞不問?”
孫權聞言,忙對孫尚香道:“小妹勿要起火,剛纔乃是二哥與公瑾講錯,二哥倒是健忘謝太小妹,不知小妹,欲二哥犒賞何物?”
“總比荊襄與江東交兵要好。”孫尚香白了周瑜一眼,對周瑜道:“將心比心,小妹覺得我家夫君對江東早已仁至義儘,公瑾哥哥該當滿足纔是!”
歸太守府後,龐山民思路不竭,心中也不由感慨江東地理位置之優勝,史上夷州便是孫權於數十年後發明,龐山民對江東製作戰船的本事,非常戀慕,若荊襄有本地港口,這荊襄貨色,自可由水道來往於外洋各國之間,獲以巨利,如此看來,這史上有言,江東占儘天時,公然不虛。
合法龐山民思考之際,便有酒保來報,言尚香夫人有請,龐山民得酒保口信,略一思考,便想到必是孫權,周瑜拜托孫尚香,代為說項。
孫權聞言亦笑,對周瑜道:“公瑾所言極是,如此看來,我這妹婿,還算刻薄。”
“可我那妹婿曾言,若世家之禍不斷,江東終歸不是荊襄敵手,孫某聞之,深覺得然。”孫權說罷,卻見周瑜苦笑連連,半晌以後,周瑜對孫權道:“山民授計,也算仁至義儘,主公不是希冀山民將胸中斑斕,儘數言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