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_NO.429 劉備乞降,這是開什麼玩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製造連弩一事龐山民說過以後,黃月英便拋下二人,興沖沖的奔往工坊,欲將此事奉告黃承彥去了,龐山民則又與諸葛亮商討這西涼戰事,欲就當明天水軍馬的狀況,為龐統查漏補缺。

對於此番雄師征討劉備,二人皆極其上心,此征長安,龐山民早早便叮囑龐統以及軍中諸將,屯於長安的劉備軍馬,將是荊襄雄師東征西討至今,碰到的最應正視,且最為微弱的敵手。

現在荊襄之強,與之前河北袁紹,不成同日而語,昔日袁紹強大,隻因其兵多將廣,但是軍中謀主,並分歧心,且河北物產,又怎可比現下荊襄這般富甲天下?

劉備將這般設法,奉告徐庶以後,徐庶卻心中暗道,皇叔此番投誠,倒是有些過於悲觀了。

對於劉備這個便宜皇叔,劉協本來還想倚重此人,重掌權益,可現在劉備卻遭天下間兩大諸侯,共同攻訐,這皇叔好久以來,不聲不響,竟做得如此大事?

此計欲使劉備民望毀於一旦,若如信上龐山民所言,曹操依計而行,這龐統便是不譴軍馬,兵進長安,長安士卒也怕是偶然戍守了,這縱橫天下十餘年的劉備,及至此時,卻俄然成了沽名釣譽,心胸叵測的亂臣賊子,不知其另有何臉孔,存於人間。

而龐山民卻早早便身為人主,質劉表,劉璋於襄陽,明顯已早有籌算,將劉氏取而代之,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龐山民既然不肯為大漢之臣,究其本質,亦是亂臣賊子。

半晌以後,龐山民纔回過神來,一臉訝異之色道:“劉備欲昂首稱臣?這是開甚麼打趣?!”

徐庶堂堂七尺男兒,又豈會尋此亂臣賊子侍之?

賈詡聞言,思考半晌,亦點了點頭,對曹操道:“奉孝所言極是,倒是賈某先前思慮不當。”

龐山民聞言,驚詫半晌,不由大笑,對諸葛亮道:“孔明,此計可過於陰損了些,固然現在無人曉得,劉備此人出身如何,可若聖上改口,言及劉備皇叔之位,乃是之前宗室錯誤,卻有傷聖上顏麵。”

且投降一事,做很多了,也輕車熟路。

連破兩關之喜,斯須之間,便消逝殆儘,劉備已召關羽,張飛二人星夜趕至長安,與二人相見以後,劉備心中仍忐忑不已,關張二人雖萬人敵,可便是當真能夠以一敵萬,長安軍馬麵對龐統雄師,守禦城池,仍捉襟見肘,又將安寧城中趙雲軍馬,悉數召回,劉備便與徐庶商討起獻城投降之事。

二人正商討間,又有士卒來報,言天水軍報奉上,龐山民聞言,不由對諸葛亮笑道:“看來士元比之先前倒是謹慎很多,曉得與孔明一道,商討行事了。”

隻是曹操與諸人商討的並不是複征青州一事,而是看著案幾上那封荊襄送來的龐山民手書,大笑不已。

徐庶與龐統訂交日久,常常言及龐統,眉宇之間多一籌莫展之色,現在龐十足轄雄師,震懾雍涼,便是徐庶也與劉備直言相告,若堂堂一戰,長安軍馬難有勝機。

“到底孰是孰非?”徐庶發明,當劉備欲投誠荊襄之時,徐庶心中悠長以來,果斷不已的信心,彷彿也有所鬆動了,看著高堂之上,儀表堂堂的劉備,徐庶心中,更加的痛苦起來……而許都城中,卻不似長安這般風聲鶴唳,自與荊襄兩家罷兵以後,汝南軍馬幾次調離,倒是讓陰霾了好久的許都城中百姓,心中安寧很多,近些光陰,跟著更多荊襄商賈的入駐,許都又垂垂規複了昔日的繁華氣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