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山民聞諸葛亮之言,豁然開暢,隻是略加思考,便搖了點頭道:“襄陽毀劉備名譽之事,乃是龐某於荊襄運營日久,廣得百姓信賴,可長安畢竟為劉備治下,長安百姓當中,何人識得龐某?便是龐某直言相告長安百姓心中顧忌,又有誰肯輕信龐某肺腑之言?”
隻是對於此事,劉備卻比徐庶悲觀很多,劉備一向覺得,他這大漢皇叔名譽,對於龐山民行諸侯之事,用處不小,若劉備再歸襄陽,漢家宗室除天子外,皆於龐山民麾下,且劉表,劉璋二人於荊襄,西川二地運營十餘年,弟子故吏頗多,若得此二人互助,有朝一日也大有機遇將龐山民取而代之。
諸葛亮聞言,皺眉好久,半晌以後,忽麵前一亮,道:“兄長怕是忘了,之前劉備於荊襄之時,兄長是如何毀這劉備的民望的?”
此時相府當中,曹操又召群臣議事。
半晌以後,龐山民不由輕歎一聲道:“這劉備倒是又給龐某,出一困難,正如孔明所言,劉備請降之事,龐某本就不欲應允,但是龐某卻甚喜劉備軍中,卻有元直,子龍等人……且一旦劉備請降遭拒,這天下人又當如何對待龐某仁政?人間百姓多討厭兵器之禍,若龐某一意孤行,便是占下長安,怕是於長安百姓心中,龐某與之前馬騰,曹操等侵犯長安之人,彆無二致了吧。”
曹操見諸人皆附和此番幫手龐山民促進毀劉備名譽之事,當下便叫上荀彧,一道往皇宮方向而去,入宮以後,曹操將龐山民所提一事,與劉協說過,劉協聞言,心中大驚。
且投降一事,做很多了,也輕車熟路。
比之於長安過著日日驚懼的日子,倒不如委曲一下,在阿誰荊襄年青後生麵前恭敬一些,又能如何?
“天下何人不知,現在丞相之言,便是聖上之言,且如果聖上言及昔日奉上族譜之人,是得了劉備賄賂,這劉備怕是更要申明狼籍!”說到此處,諸葛亮眼中閃過一抹狠辣,對龐山民道:“曹操那邊,對亮之算計,該當樂見其成,之前劉備連破兩關之事,曹操必定也要與之清理,順水推舟的幫襯兄長一回,也有助於兩家順利實施罷兵一事,隻是亮卻不知,這劉備聞此凶信,會不會當場拔劍自刎……”
便是郭嘉也不得不承認,荊襄現在難尋縫隙。
隻是龐山民與諸葛亮二民氣中顧忌的是,如若不接管劉備請降一事,荊襄軍中將士會如何作想?且今後孫,曹兩家諸侯中,再有人想要憑藉荊襄,豈不會是以前車之鑒,心有顧忌?
半晌以後,龐山民纔回過神來,一臉訝異之色道:“劉備欲昂首稱臣?這是開甚麼打趣?!”
說到此處,諸葛亮不由笑道:“這劉備可立世至今,皆因其乃漢室宗親,可兄長莫要健忘,現在宗室之人,除曹操所挾天子外,景升,季玉皆在荊襄,若漢家宗室昭告天下,劉備這中山靖王劉勝以後,孝景天子玄孫乃欺世盜名之輩,不知皇叔大人,又當如何自處!”
連破兩關之喜,斯須之間,便消逝殆儘,劉備已召關羽,張飛二人星夜趕至長安,與二人相見以後,劉備心中仍忐忑不已,關張二人雖萬人敵,可便是當真能夠以一敵萬,長安軍馬麵對龐統雄師,守禦城池,仍捉襟見肘,又將安寧城中趙雲軍馬,悉數召回,劉備便與徐庶商討起獻城投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