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_NO.429 劉備乞降,這是開什麼玩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而龐山民卻早早便身為人主,質劉表,劉璋於襄陽,明顯已早有籌算,將劉氏取而代之,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龐山民既然不肯為大漢之臣,究其本質,亦是亂臣賊子。

對於此番雄師征討劉備,二人皆極其上心,此征長安,龐山民早早便叮囑龐統以及軍中諸將,屯於長安的劉備軍馬,將是荊襄雄師東征西討至今,碰到的最應正視,且最為微弱的敵手。

“此計一出,不管成與不成,劉備與龐山民必不死不休……”郭嘉聞曹操之言,不由笑道:“若劉備早知,投誠荊襄會換來如此‘寵遇’,怕是早就盤算心機,與龐山民決一死戰了!”

徐庶被劉備勸過以後,心機亦有擺盪,比之劉備的一味悲觀分歧,徐庶於西涼這般光陰,也有些記念之前書院與臥龍,鳳雛等至好老友,坐而論道的日子了,之前徐庶早有機遇,入龐山民麾下,隻是徐庶剛強,恰好投效劉備,現在與劉備相處日久,徐庶固然對劉備虔誠,一如既往,但是心中卻也不得不承認,龐山民做主荊襄後,其麾下百姓,受益頗多。

賈詡聞言,亦出談笑道:“聞此戰略,賈某‘毒士’之名,亦當退位讓賢,荊襄此計,實在是過分陰損,隻是依丞相之見,會不會幫荊襄一把,順水推舟?”

徐庶與龐統訂交日久,常常言及龐統,眉宇之間多一籌莫展之色,現在龐十足轄雄師,震懾雍涼,便是徐庶也與劉備直言相告,若堂堂一戰,長安軍馬難有勝機。

半晌以後,龐山民不由輕歎一聲道:“這劉備倒是又給龐某,出一困難,正如孔明所言,劉備請降之事,龐某本就不欲應允,但是龐某卻甚喜劉備軍中,卻有元直,子龍等人……且一旦劉備請降遭拒,這天下人又當如何對待龐某仁政?人間百姓多討厭兵器之禍,若龐某一意孤行,便是占下長安,怕是於長安百姓心中,龐某與之前馬騰,曹操等侵犯長安之人,彆無二致了吧。”

龐山民聞諸葛亮之言,豁然開暢,隻是略加思考,便搖了點頭道:“襄陽毀劉備名譽之事,乃是龐某於荊襄運營日久,廣得百姓信賴,可長安畢竟為劉備治下,長安百姓當中,何人識得龐某?便是龐某直言相告長安百姓心中顧忌,又有誰肯輕信龐某肺腑之言?”

隻是對於此事,劉備卻比徐庶悲觀很多,劉備一向覺得,他這大漢皇叔名譽,對於龐山民行諸侯之事,用處不小,若劉備再歸襄陽,漢家宗室除天子外,皆於龐山民麾下,且劉表,劉璋二人於荊襄,西川二地運營十餘年,弟子故吏頗多,若得此二人互助,有朝一日也大有機遇將龐山民取而代之。

此時相府當中,曹操又召群臣議事。

郭嘉,賈詡等曹營重臣,見曹操喜形於色,亦心中獵奇,自與荊襄兩家罷兵以後,丞相表情雖是不錯,卻少有如當下這般失態的行動,待曹操命諸人看過信後,郭嘉,賈詡二人麵上,皆哭笑不得。

這天下諸事,多牽一髮而動滿身,彆看荊襄現在能夠強大兵威,震懾中原,江東,這皆是建立在荊襄軍馬,東征西討難逢一敗的根本之上,如若此番敗與劉備,曹操,孫權二人,又怎會放過這打擊荊襄的大好良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