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_NO.474 劉備救子義,周郎得助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路過東郡,劉備本欲先往徐州,過下邳,壽春,往廬江而去,但是這未走多遠,卻碰到了押送太史慈歸返許都的數十曹軍,太史慈昔日援救孔融,與劉備倒是有過數麵之緣,現在劉備見太史慈被俘,又怎能不脫手相救?

“此乃龐山民激將之計!”劉備聞言,點頭歎道:“龐山民與備之糾葛隻因昔日白門樓之事,後娶貂蟬後,便遷怒於備,苦苦相逼,備現在叫天不該,叫地不靈,若子龍驚駭荊襄威勢,執意要走,備也不作強留……”

“子義?”那“信使”說罷,當下拔出腰間佩劍,當頭一劍,劈到什長,相隨之人見狀,躍頓時前,手中銀槍破空劃過,便有五六士卒,喉間彪血,紛繁倒地。

這一起走來,太史慈俯仰無愧,便是亡於許都,今後地府之下,也可與孫策安然相見了。

周瑜心中暗自警戒,麵上卻非常熱忱,與劉備言及青州事件,也不避諱,當劉備得知,江東軍馬現在已被陣容浩大的曹軍逼退於群山當中,且太史慈萬餘軍馬,數日之前便被悉數毀滅,心中更是悄悄叫苦。

趙雲聞言,卻搖了點頭,目視劉備道:“皇叔,送君千裡,終須一彆,子義將軍亦是英勇之人,可保皇叔一起無虞,既然如此,趙某當早些歸去了。”

劉備隻斬了一人,餘下之人皆不消劉備脫手,趙雲銀槍所過,哀鴻各處,數十曹卒,斯須之間儘皆身故,無人脫逃,太史慈於囚車當中,見趙雲勇不成擋,不由讚道:“公然猛士!”

太史慈聞言微微一愕便點了點頭,劉備昔日轉戰中原,本事不小,且又有趙雲這萬夫不擋之勇的大將相隨,若公瑾得二人互助,憑添不小助力。

隻是劉備這話卻令趙雲難以推委,二人君臣數年,也算適宜,劉備遭遇大難,趙雲就這般拜彆,心中天然過意不去,見趙雲微微皺眉,墮入糾結,太史慈卻道:“子龍將軍這般年紀,可不該當歸隱山林,當今天下亂世,恰是豪傑用武之時!”

被那龐山民逐的無立錐之地,劉備便心機再往江東,追求安身之地,趙雲本來欲歸隱山林,卻又見不得劉備一人長途跋涉,因而相隨劉備,一起護送,二人於曹操治下,不敢透露身份,又適逢其會,於沿途斬殺兩名曹營信使,改更穿著,便於掩蔽行跡。

於兗州東郡官道,這隊押送太史慈的曹軍士卒卻見兩名曹軍信使模樣打扮的曹營騎軍,飛馬而來,路過囚車之時,此中一人目光落到太史慈麵上,頓時駐馬。

趙雲聞言,輕歎一聲道:“雲乃皇叔之臣,子義將軍多說無益,既然皇叔有命,雲便順從!”

周瑜盤桓好久,還是壓下了心中打動,嚴命麾下士卒,收斂聲氣,謹慎行藏被曹軍發明,以待過些光陰,曹軍鬆弛之時,再行救濟之事。

劉備聞周瑜戰略,心中也不由大讚,暗道之前還是小覷了這江東都督,能把一支殘軍用的如此蕭灑,絕非平常智者。

趙雲聞言,頗感難堪。

“子義,皇叔一事勿要再提,現在備這皇叔尊位,早已被聖上所奪……”劉備聞言,輕歎一聲,便問起太史慈為何被曹軍所俘之事,太史慈聞言,便將青州遭郭嘉,賈詡二人算計之事,悉數說了,現在脫困,太史慈便想著早歸青州,與周瑜報個安然,切勿令周瑜因他被俘之事,自亂陣腳,壞了青州大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