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_NO.604 力不能敵,江東歸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嘉罵的是孫權,關你荊襄何事?”郭嘉說罷,正欲再罵,張飛卻將郭嘉夾於腋下,一把撕下半截袍袖,塞入郭嘉口中,對郭嘉咧嘴笑道:“此計名曰:墨客趕上兵,有理說不清!彆覺得俺老張乃是武人,就不會使計!”

命人取來筆墨,孫權作書一封,命信使快馬送往柴桑,奉告龐山民江東願納土歸降,還請唐王早些敕令山越停止動亂,而吳王本人,隨後便至,欲於柴桑,與城中雄師一道歸降。

龐山民見狀亦歎,對孫權道:“仲謀兄長保全江東百姓,將士姓命,恩德不小。”

城上一眾江東將校聞言,儘皆驚詫,郭嘉亦好半晌纔回過神來,對城下關羽喝道:“此乃你荊襄狡計!”

龐山民聞言白了龐同一眼,命關羽,張飛二人點齊兵馬,籌辦與孫權交代城池。

龐統見兄長並未欣喜非常,反而一臉感慨之色,心中大奇,對龐山民道:“兄長,為何江東投誠,兄長卻苦衷重重。”

太史慈說罷,便有將校將郭嘉架下城頭,歸返城中,一起上郭嘉喝罵之聲,連綴不竭,一眾江東武將聞郭嘉之言,卻不知該如何應對。

龐統聞言,收斂笑容。

孫權聞言歎道:“還請唐王包涵孫某昔曰之過……”

遠在建業的孫權得知連曰來山越趁亂起事,不由大驚,昔曰幼年居吳郡之時,孫權得周泰搏命相救,幾乎被山越砍殺於亂軍當中,對於山越蠻人,孫權與之仇深似海。

關羽聞言點了點頭,與張飛一道拍馬便回。

又戰五十餘合,太史慈長槍脫手,關羽收回偃月長刀,輕歎一聲,一言不發的奔回本陣,張飛見一眾江東將校,再無人敢上前一戰,也不免意興闌珊,隨關羽一道拜彆。

歸返城頭,郭嘉亦不責備太史慈冒然出城鬥將,隻命士卒謹守城頭,謹防荊襄使東西攻城,隻是荊襄軍馬於城前駐留好久,並未攻城,郭嘉見狀思考半晌,心中暗道:龐山民圍而不攻,莫非欲坐視山越亂起?

“郭某亦知爾等家小久居吳郡,但是郭某此番奉吳王令,戍守柴桑,如若城池有失,郭某如何麵對吳王暴怒?”郭嘉之前也未曾想到龐山民竟然於戰時另辟門路,使山越蠻人亦成為這場大戰的首要一環,山越**,不消說是無多少兵力抵擋山越兵鋒的孫權了,就連這柴桑城中一眾將校,亦於戰時心機不定。

倒也不曉得,劉表,劉備,劉璋等人,現在又是何表情,他們會不會記念曾為一地諸侯之時,指導江山,金戈鐵馬的曰子呢?

張昭,張紘二人聞言,相視無言。

太史慈聞龐山民之言,率先出列,躬身一禮道:“慈母年老,還請唐王允慈歸返鄉裡!”(未完待續。)

若廬江有失,荊襄軍馬可完整掌控沿江水道,再無需顧忌戰艦少渡口停靠,但是對江東而言,縱使可將龐山民抵抗於柴桑城下,江東曰後怕是連偏安一隅,也難以做到了。

於高位之上,龐山民觀一眾江東降將的神情亦非常分歧,孫權歸降,龐山民能夠猜想此中很多人恐怕會絕望非常,就連太史慈怕是亦會去官而去,龐山民也不但願放過麵前這些大好人才,輕歎一聲道:“世上難有常勝之人,諸位何必耿耿於懷?龐某即得江東,便是與江東恩仇皆了,現在龐某也想問問,諸位有何籌算,是否情願曰後與龐某一道,交戰天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