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文娛_第38章 報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筆試內容離不開各種理工科和計算機方麵知識,為了磨練招聘者的實在學問,筆試科目題目達200題,以主觀的挑選題和名詞填空為主。每道題都有明白的答案,不存在任何歧義。

用試題停止遴選,最大程度的把一點根本也冇有的人解除在外,製止了華侈公司的時候和資本,也華侈了那些招聘者的時候和前程。

不是有錢人家的後輩必然都是廢料,隻不過,含金量一定能跟貧寒後輩出身比擬。

答題時候3個小時,總分數200分,能超越120分,纔有資格進入下一輪。

“不曉得阿誰林老闆,是不是真的那麼慷慨!”

嘉獎技術職員幾十萬?並且不止一人,而是參與研發的多人,都有份!

畢竟,80年代的香港高檔院線數量還不如厥後那麼多,招生人數也遠少於幾十年後。

隻要紅了,必定能發財。不過,這條路一將功成萬骨枯,勝利者很少,大部分人走這些路,連飯都吃不飽。

跟著訊息的持續報導,新創業電子公司逐步成為香港理工科學子的求職聖地,如果新創業電子公佈雇用告白,電話恐怕都會被持續轟炸到癱瘓。

5000人完成測驗以後,留下了聯絡體例。隨後幾天內,成績出爐,約莫隻要600多人達到合格線。

……

1980年7月,香港收視率最大的電視媒體TVB,持續幾天報導林棋的專訪和新創業電子公司的起家過程。

因而,全部香港墮入了猖獗……短短的一禮拜,新創業電子公司收到了超越3萬份求職信,比每年香港大學招生測驗的報名流數還要多!

悠長以來,香港底層人想要鬥爭暴富的,要麼是希冀成為文娛明星,以及金庸、梁羽生、倪匡之類的著名的作家,或黃玉郎如許的漫畫家。

招考教誨,本質上是工程師教誨,最合適培養理工科的工程師。很多一流的工程師和至公司內裡的科學家,都是招考教誨的出類拔萃者。

林棋和高天等人從不否定,測驗會藏匿極少數偏科的天賦,書籍知識他們不可,但他們有其他方麵的天賦。但是……公司招人,也冇阿誰耐煩去發明每小我還未被髮掘出來的天稟。

“好想插手新創業電子啊!”

當然了,香港最常見的發財機遇還是做買賣,但是做買賣能勝利的,一樣是非常少。大部分人胡想做買賣發財,倒是虧掉了成本,反而淪落到更悲慘的地步。

任何期間,測驗都算是最公允,最可觀的合作體例。

而招聘求職者,絕大多數應當都不是有錢人家後代,如果家內裡有錢,誰會看得上新創業公司的職位?

這類慷慨,也超越了香港市民的設想了……

……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