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盟主道:“我這位恩師姓林,諱尋花,本是天山養誌塾第十二任總塾長林若斯的先人,卻平生結廬於山野之間,以習劍逐蝶為樂,並未涉足江湖,恩師身具詩書畫劍棋五絕,以詩詞成績為最高,倒是見景生情,吟過即忘;書法排於第二,又皆寫於沙土,不存人間;山川花鳥徹夜畫就,明朝都作升灶引火,棋則吵嘴自執,但樂聽落子之濁音,常下滿千盤而勝負不計,獨一傳承下來的,便是教我這套‘兩相依劍’,”
鄭盟主也自傷感,忙勸道:“賢侄何必如此,他們不在了,我還在,你荊叔叔、童爺爺、洛伯伯、江伯伯,大師都在,不管是事件上的問題還是武學上的迷惑,隻要你提出來,大師天然都會極力幫手,”
洛承淵插言道:“盟主說的甚是,我盟當中各種武學浩如煙海,可惜賢侄年幼,很多高深武功還練不成,既然上師有話,賢侄便隨他好好學一學大指模,四年以後當有所成,當時節你也十七八歲,長大成人,功力也有了根本,自可來京試劍,以賢侄的武功才乾,想必從試劍大會中脫穎而出應無問題,進了修劍堂,秦老爺子和你父親、大伯在天之靈也必非常喜慰,”
鄭盟主淡然道:“自古藝不輕授,道不輕傳,我盟中各種高深武功,也要視學子資質品德,擇人而授,此既為重藝,也是對人賣力,龍骨是非勁乃我盟修劍堂第二代十位大劍共創,當時他們當中年紀最輕者二十二歲,最父老四十七歲,這些前輩總結前人內功心法,用時二十五年光陰,研明指出天下統統內功的核心,都來源於在丹田動員下的脊椎活動和藹血流灌,可說是前所未有地揭開了內功道理的真正麵紗,”
秦絕響忙擱杯下座,躬身道:“小弟覺得百劍盟精研武學,民風開放,各種武功傳旁人個一兩手的也不打緊,沒想到犯了忌諱,其中端方,小弟實實不知,還望洛世兄諒解,”
隻聽鄭盟主接著道:“相依者,兼顧心相依,人劍相依,萬物相依三境,身心相依修的是形神俱合,人劍相依則是以有情動無情,令劍生靈性,頑石點頭,若能練至極處,便可感到到萬物間奧妙的聯絡,明白生化滅亡的事理,恩師於三十年前更曾衝破三相依,達到相忘之境,固然隻要短短的七天,卻似看到了宇宙的終究,常常與我提及此事,都如孩子般地高興,我得授此劍法以後也曾勤加練習,至今亦隻達到人劍相依的中境,賢侄大好韶華,如朝陽朝陽,隻要用心致一,將來成績必能在我之上,”
跟著這聲大喝,靠左梯口屏風後轉出一人,世人昂首看去,那人瞋目橫眉,恰是洛虎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