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劍_五章 韃靼奇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兩支軍彷彿跑馬競速般極力奔馳,腋夾雲梯的馬隊側頭互望,唯恐讓對方占先。

嚴總兵瞧得清楚:敵兵拴在腰間的箏索長度比城牆度略高,此舉不過是借風力而起,高度一到便堵截繩索,墜落城頭,戰馬起的感化倒更像是拋石機。當時一聲令下,全軍齊動,箭樓上弓手對準空中施射,女牆側火器營冒出頭來,銃聲連響,硝煙滿盈,火藥味嗆人,頓時鐵砂鐵彈交叉成網,罩住一片天。

敵騎射軍隊在高速行進頂用腳尖虛瞄,竟能射得如此精確,可見常日練習有素。嚴總兵登上箭樓旁觀情勢,心知他們這是要逼開城邊的兵卒以製止遭到反擊,在如此麋集的箭勢之下與其硬抗並非良策,命令眾軍謹慎躲避不成露頭,同時命箭樓兩層射口翻開,居高臨下與其對射。

眾軍一見連這群年青尼姑都如此奮勇,本身莫非還不如個孃兒們兒?個個火氣暴漲,嗷嗷怪叫,一掃被箭雨壓抑時的頹靡之氣,挺槍掄刀,一擁而上!

距城另有**十丈遠時,馬隊俄然拐了個彎,行進方向改成與護城河平行,重鎧兵們行動分歧,摘弓抽箭,單腳退鐙,在頓時一個翻身,弓身環形套口已套在腳上,抬腿斜指於天,食指般粗、五尺來長的三棱重箭就位,後腰一挺,雙臂叫力,嘎嘎嘎大弓拉滿,一聲尖哨,萬箭齊發,射向城頭!

他們背上的大弓約有六尺來長,弓體內裹岑木,外纏牛筋,絞擰而成,看上去相稱細弱,握把處有一個外向的環形套口。

最前麵一支馬隊約有七千餘人,領隊騎手身裹紅綢背插藍旗,餘人皆著黑亮的重鎧,腰掛彎刀,斜挎長箭袋,身後背一張大弓,胯上馬亦披著玄色護甲,戴有麵罩,僅暴露兩隻眼睛。

小小的斑點眨眼間放大了數十倍,變作千軍萬馬,直取西門。

為首一人身形肥胖,鳳眼薄唇,目中透著一股冷冽之氣,長劍專刺敵咽喉,一劍一個毫不包涵,身形到處,韃子紛繁應手而飛,跌下城頭!

右隊蘇赫巴壽軍中數名百夫長搶先而出,馳到護城河邊,上馬沿河排成一線,每人相隔幾步遠,掣刀回身相候,無人騎乘的戰馬被後軍摧動上前,百夫長彎刀到處,撲撲撲斬斷馬頭,馬屍借衝力和慣性,跌入河內。

嚴總兵心中算計:從城西北角到西南角約一千五百步的間隔,騎射軍隊奔馳較快,單人一個來回起碼能射出二十支強箭,七千人的步隊,隻在城外走上一個循環,射入城中的箭便有十四萬以上!

統統換崗歇息中的人全數被喚起上城,參與設防,從高空俯瞰下去,縱橫如網的街道上,挪動中的軍士和民兵彷彿一個個蟻蟲,在颶風中精確地尋覓著本身的位置。

這小隊共十七人,一個個身著黑袍,手執長劍,頭上光可鑒人,竟是一群尼姑。

重箭分量實足,落下來開磚透地,紮住不倒,遠遠看去,城頭上彷彿長起無數高粱,底子冇有容身之所,四周奔逃的明軍慘叫聲連成一片,很多人頭肩中箭,一個趔趄便被幾支箭釘在地上,擠不進敵樓的人蹲縮於盾牌之下,聽著頭頂篤篤聲響,牙齒跟著嘚嘚打戰,老兵亦多如此,駐守邊疆這麼些年來,就冇見過如許的陣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