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_第六章,神童(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鄭森正想要在謙善兩句,卻有一個仆人遠遠地跑過來道:“大少爺,老爺在找你。”鄭森聽了,忙向兩人告彆,兩人都道:“汝父有喚,你快快去吧。”鄭森便跟著那仆人走了。

“你這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洪承畯道,“前些天我傳聞本郡出了個神童,幾個月裡,他父親給他請了好幾個蒙師,此中乃至包含一些生員。但這些教員冇幾天就一個個宣稱本身才識不敷,不敢當這神童的教員,一個個本身辭了館。當時我聽到這動靜的時候,還覺得是出了個既玩皮又有些小聰明,愛挑教員刺的小孩子。本日想來,這傳說裡的神童說的大抵就是鄭森小友了。這鄭小友倒是絕對不會對蒙師無禮的,隻是,當他的蒙師,卻實在不是隨便挑個秀才就能當的。便是你我,恐怕都會有點麻爪子。”

陳洪綬聽了洪承畯的話不由得抬頭大笑起來,又說道:“彥灝兄自謙了,彆的不說,單是彥灝兄這字,便可傳於後代而不朽了。小哥,你說但是?”

“我……我……”陳洪綬竟然越笑越短長了,好不輕易才忍住笑,答覆道,“我隻是俄然想起了一件好玩的事情。誠懇說,這小友現在的品德見地,大多數進了學,帶了頭巾的都比不了。卻不知他的蒙師,在教他的時候,是甚麼模樣。怕是不曉得誰更像是教員一點。”

洪承畯聽了,不由苦笑道:“你如許如果算笨拙,卻讓我們去販子上買根繩索歸去吊頸?你本身借閱四書,而能有這等見地,這真是……章侯兄,前人雲有生而知之者,我明天賦算是信了。”

“我在日本時,聽一和尚講《金剛經》,言須菩提長老問佛陀曰:‘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陀答曰:‘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當時我不懂,便問和尚:‘佛陀說了反麵冇說一樣嗎?’那和尚奉告我說,須菩提長老,問這話時,滿心皆是眾生,無有一絲一毫私慾,是以此時須菩提長老已住,已降伏其心。以是佛陀告之曰:‘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此第一義也。若得此義,便真能放下屠刀登時成佛,這也便是禪宗的頓悟。隻是世人不是個個都有如此悟性,佛陀隻能以第二義廣為教誨,使眾生離惡。以是佛陀要講天國淨土。何況佛不誑語,天國淨土也是有的。誌士仁人,若孔子‘飯疏食,飲水,樂亦在此中’,顏回‘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豈不是身處淨土?相反,秦檜夢王氏披枷帶鎖對泣曰:‘東窗事發矣!’雖身居高位,錦衣玉食,然思慮難定,夢魂不寧,食不甘味,睡不安席,此難道身落天國?是以佛陀乃有因果之說。”

跟著這一句話,梅花樹前麵卻俄然冒出了一個和尚,那和尚雙手合十微微一笑向兩人見禮道:“施仆人後說短長,卻也不是君子之風。”卻恰是空明和尚。

“真冇想到彥灝兄的鄉裡,另有如許的孩子。此子非池中物,將來立名聲顯父母自不待言,怕是我大明百姓都能得其恩澤了。”陳洪綬笑道,明顯碰到鄭森的事情讓貳表情很好。

這話說完,洪承畯和陳洪綬都愣住了,過了半天,陳洪綬才問道:“小友本年幾歲了?卻讀了多少書?”

鄭森天然曉得花花肩輿大家抬的事理,便說道:“小子固然識字未幾,讀的書少,但看洪先生的字,固然是一個都不熟諳,卻感覺極其都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