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明朝中心當局的規定,像戴奇如許七品衙門裡的書吏,一個月的薪俸是一石米,此中隻能提取3鬥,餘下的部分要折成寶鈔,而寶鈔早已貶值到馬裡亞納海溝裡去了,拿來當手紙都不敷用。各地的衙門曉得這點錢不敷以贍養部屬,因而便會想方設法給部屬增加薪俸,饒是如此,戴奇一年下來的薪俸也就是三四十兩銀子,如果不是能夠在工程中撈點背工,一家人都要喝西北風去了。
韓文也是老江湖了,戴奇把話說到這個程度,他還能不曉得對方的意義嗎。他裝出一副難堪的模樣,想了想,才用決然決然的口氣說道:“采煤之事,現在還冇有端倪,讓商賈之家去擔這個風險,也分歧適。如許吧,本縣讓內衙節流一些,擠出50兩銀子來,給你們佈施急。至於這股分之事嘛,現在也不必提了,今後如果開煤窯一事果能勝利,把這些本錢還給本縣,也就行了。”
當時,馬湖府的百姓還不風俗於用煤做燃料,因而完素又專門在府衙的東西大門以外架上煤爐,派專人向百姓演示煤爐的利用體例,“自是煤火萬千,無複有艱薪之患矣”。
“韓大人,這是門生草擬的一份報告,是關於開采煤炭的有關事件,請您過目。”蘇昊把陳述遞到韓文的麵前,說道。
在與蘇昊停止了充分交換以後,戴奇執筆撰寫了一份申辦煤窯的陳述。在估計的產量方麵,他在蘇昊的打算根本上打了一個半數,宣稱年產約莫在500萬斤擺佈。如許寫一來是製止萬一蘇昊瞻望有誤,實際采不出這麼多煤,二來則是能夠有效地躲避礦稅。
“言之有理。”韓文點頭道,“我去南昌府議事的時候,範府尊也曾經多次提及過百姓薪柴之資沉重的事情,還催促過我多找人探煤,增加煤炭的出產。此前縣衙也安排過煤師去探煤,收成甚微。若改之果能探到大煤藏,那將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大功德啊。”
“呃……還差50兩。”戴奇道,“蘇師爺的意義,是想拿出一成的紅利來募人入股。”
韓文早就聽蘇昊談起過采煤的事情,是以並不感到不測。不過,當他看完這份報告以後,還是有些震驚了:“改之,你真的有掌控找到一個年產500萬斤煤炭的大礦脈?”
C
礦稅的標準是按煤窯的出產範圍計算的,至於實際的產量是多少,官方的羈繫職員也隻能是簡樸地預算一下,不成能看得那麼準。更何況,等羈繫職員來了,戴奇天然有大大的紅包奉上,屆時就算1000萬斤煤就堆在羈繫職員的鼻子底下,他也會視若不見的。
“500萬斤煤炭,照時價每100斤2錢來算,可值白銀1萬兩了,這但是一個極大的買賣啊。”韓文吧嗒著嘴,意味深長地說道。
豐城是南昌府治下傳統的產煤縣,采煤的汗青最早能夠追溯到宋朝,在宋人謝維新的條記中曾記錄道:“江西路豐城、平鄉二縣皆產石炭於山間,掘土玄色可燃,有火而無焰……”到了明朝,豐城全縣已經具稀有十處煤窯,隻是受勘察技術的限定,這些煤窯的產量還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