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昊連連點頭,道:“我現在也冇甚麼好體例。我讓陳道長去看望民情,隻是想先把握一些環境,尋覓機遇。各位兄台,這些事我們在暗裡裡議議就好了,如果章襄等人來了,大師千萬不成透暴露憤豪情感,以免打草驚蛇。”
馬玉沉吟道:“丙南兄說這些事與我等無關,我倒不如許看。要治河,離不開百姓的支撐,如果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他們就不成能主動地支撐我們治河。光靠我們這幾小我,哪能把河道治好?不過,如何懲辦這些贓官貪吏,我也想不出一個好體例來,改之兄向來高瞻遠矚,可有何良策?”
如果彆的甚麼人處在蘇昊這個位置上,隻要與章襄等人同流合汙便可。章襄等人能夠如許肆無顧忌地貪贓枉法,天然也是擺平了上麵各層乾係的,新來的官員完整能夠坐著一起分贓。但對於蘇昊來講,這個挑選就冇那麼輕易了,一來是因為蘇昊不想當一個贓官,不屑於與章襄等人合流;二來則是因為蘇昊當這個河道主事本身是有爭議的,憋著要找他費事的人比比皆是,他如果摻雜進了章襄等人的事情,信賴朝中的那些言官是絕對不會放過他的。
蘇昊不是一個魯莽人,越是麵對龐大的局勢,他越沉得住氣。他曉得,要想動章襄這些人,必須謀定而後動,要麼不打,要打就必須連根肅除,不留任何後患。
有了奔頭,大師的乾勁天然就更足了,底子用不著鄧奎去做甚麼動員事情。
“我隻是憤恚罷了。”江以達道,“丙南,我們讀的是聖賢文章,聖賢教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看著這些贓官貪吏魚肉百姓,我真是難以忍耐。對了,改之兄,獨文兄,你們說這些府縣官員,也都是讀書人出身,如何就一點品德都不懂呢?”
鄧奎帶著勘輿營的另一部分兵士,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河道周邊的輿圖測繪事情。淮安府招募來的第一批新兵已經到位,總數有四五十人。鄧奎把這些新兵和老兵異化編組,讓他們在實際的測繪事情中學習。
與蘇昊分歧,馬玉、江以達、譚奇等幾人冇有閒著,他們帶了十幾名勘輿營的兵士,另有幾十名雇來的夫子,分紅幾路紮到河道工程現場去了。他們冇有直接插手河道工程,而是帶著人在各處挖坑,彙集泥土斷麵質料。這些知識都是蘇昊疇前教過他們的,要搞大工程,這些地質質料是必不成少的。
除了有關章襄等人的資訊以外,陳觀魚還體味到了有關淮安府的其他環境。彆看淮安府比年災荒,百姓乃至衛所官兵都苦不堪言,但本地的官吏、豪強的日子並不難過,乃至能夠說比其他州府的官吏、豪強活得還要津潤。他們能夠錦衣玉食的訣竅也很簡樸,那就是操縱淮安的天然災害,發國難財。
陳觀魚在官方暗訪的資訊也稟報上來了。據陳觀魚體味到的環境,章襄、張官蓮、李士柏等人,在淮安城裡都購置了豪宅,在城外另有莊子,均勻每小我具有的妾都在10人以上,家裡的奴婢、丫環多達數百人。
當然,陳觀魚打仗的隻是一些底層百姓,他們對章襄等人詳細的斂財伎倆並不非常體味,有些也僅僅是猜想或者捕風捉影,難以構成有力的證據。蘇昊叮嚀陳觀魚,要奧妙地彙集這些人的更多資訊,以便秋後算賬。
“改之春秋比我等都小,搞詭計卻如此老道,實在是妖孽。”江以達手指著蘇昊,無法地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