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部落間連合和睦,二帝欣喜之餘,攜長老登不止山,步入天庭,留人間以戰役繁華。炎帝雖在天界,卻心繫愛女,常登南天門,望人間而泣,其淚滴落平原會聚成河,名曰‘懷水’,寄意記念與戴德。
時價暮春之初,初夏未至,山林間翠色慾滴,柳絲輕舞如煙似霧。花間彩蝶翩翩成雙,枝頭黃鸝啼鳴相和,綠蔭漸濃,輕風輕拂,雛燕隨風起舞。池中新荷初綻,亭亭淨植,岸邊修竹扶疏,更添幾分高雅。
駱風雁麵上瀰漫著和順的淺笑,行動輕巧,沉吟半晌後緩緩道來:“古之淮安,藏匿仙蹤,名曰‘不止山’,雖名山而不見其形,實為道家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山中翠巒疊嶂,碧水繞膝,百鳥齊鳴,百獸共舞,登頂之處,南天門赫但是現,俯瞰之下,則是碧波萬頃之海灣,浩大無垠。
現在,旎嘯與駱風雁二人,棄舟登岸,安步於清幽小徑,旎嘯心境飄遠,山莊古籍中的舊事如潮流般湧來,直至駱風雁幾聲輕柔呼喊,方將他從往昔的思路中和順喚醒。
旎嘯見狀,和順地拍了拍她的肩,兩人並肩而行,雖身處美景當中,心中卻各自考慮著朱明王朝的興衰浮沉,憂愁著將來的風雨飄搖。旎嘯深知,當下朝廷敗北,內亂內憂,中原九州或將麵對前所未有的應戰。
駱風雁聞言,自是心花怒放,然礙於身份藏匿,時候需防周遭耳目,不免添了幾分遺憾之色。
“而後蒙古鐵騎南下,屢決河堤,穎、泗、渦、淮四水皆受其擾,共赴東海,尤以元世祖時最為慘烈,十五處決口,大水殘虐,百姓苦不堪言。”
旎嘯微微一笑,悄悄點頭,眼中閃動著獵奇與等候,靜待駱風雁細說。
彼時,山陽拔貢王永熙亦踏足此園,感其美輪美奐,留下傳世佳句:“園門向大河敞懷,月夜遊人醉意濃。光陰流轉兒孫長,百花殘落再重生。”
旎嘯麵露難堪,卻也以禮相待,知她即將遠行,遂抱拳說道:“綠水青山,路長水遠,望後會有期。”
繼而,她向駱風雁悄悄點頭:“mm亦要保重。”駱風雁微抬素手,含笑迴應:“柳姐姐也是,一起安然。”
言及此處,駱風雁不由長歎一聲,神采間儘是憂愁與氣憤:“每至淮水眾多之時,西風助浪,白濤滾滾如山,淮揚千裡,公私皆懼,夜不能寐,此景已延綿數百載矣。”
念及此,旎嘯心想到,何不藉此良機,泛舟清江浦,既賞秋色無邊,又探秘當年正德天子落水之本相。將此意與駱風雁相告,她聞言雀躍不已,次日晨光微露,二人僅攜乾糧水囊,覓得一扁舟,逆流北上。
翌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日懸碧空如洗,萬裡晴空無垠。旎嘯攜駱風雁穿越於販子繁華,兩圈遊罷,倒是有些意猶未儘,遂發起遁入城郊,尋覓一番野趣。
她的眼眸中,既有對百姓痛苦的深切憐憫,也有對朝代更迭、戰亂頻繁的無儘喟歎。
次年正月,天子依例城南郊祭,正虔誠膜拜間,忽而口吐鮮血,轟然倒地,朝野震驚。至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武宗龍體抱恙,急轉直下,終是龍馭賓天,留下無儘唏噓。
水路迢迢,不過半日風景,清江浦之景已模糊可見。遐想當年永樂十三年,平江伯陳瑄為保漕運通暢,沿趙宋沙河古道開鑿此河,遂得“清江浦”之雋譽,傳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