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見狀,望向貴妃那滿含要求之色,不由痛斥馬榮及眾侍衛:“不過前去宮外保安寺,尚未出京,何來凶惡?
本來,自那日宮外保安寺遇刺以後,天子心中迷惑難明,天然要詰問貴妃,緣何無端前去寺中燒香。
馬榮見狀,便引領貴妃與旎嘯至一清幽宮殿。
萬曆天子聞聽旎嘯之言,不由嘴角微揚,心中暗自推斷,猜想旎嘯已知此番任務非同小可,很有毒手之處。
試想,天子與鄭貴妃臨時出宮,定是身邊之人泄漏天機,說不定另有後宮嬪妃參與此中。
天子瞥向鄭貴妃,嘴角微揚,隨即自袖中取出一枚令牌,對旎嘯說道:“旎嘯,持此令牌,你便可隨時隨地,通暢無阻於宮中。”
世人見狀,倉猝跪倒在地,伏首而拜,“臣等惶恐,懇請聖上降罪惡罰!”
燒香拜佛以後,與天子的情分愈發深厚,說不定無需幾年,天子便會不顧朝臣反對,改立太子為福王。
若欲來世再續前緣,成為伉儷,便需多拜仙佛菩薩。
待諸事措置安妥,天子屏退世人,獨詢鄭貴妃。
幸得旎嘯於寺廟四周及時現身,救駕有功,天子與貴妃雖受重傷,卻終得安然返來。
念及此處,旎嘯躬身拱手,正色寂然道:“請聖高低旨,臣定當竭儘儘力,不負任務。”
至於行刺之事,明顯是臨時起意,天子心中暗自考慮,定要徹查身邊之人,以絕後患。
因福王封地之事,旎嘯自是心中討厭那福王,連帶其母鄭貴妃亦心生架空。
鄭貴妃在半夢半醒之間,自是滿心歡樂,巴望成為皇後。
言罷,天子目光如炬,掃視世人。
他憶及往昔,與貴妃恩愛纏綿,數十載情深意重,若真能來世再續前緣,豈不成績了三生三世伉儷之嘉話?
萬曆天子複對他說道:“昔日你屢建奇功,朕深知你偶然宦途,不慕功名繁華。
待馬榮拜彆後,鄭貴妃收斂持重之色,換上和顏悅色,輕聲號召他:“旎嘯,你何必站得如此之遠,近前一些吧。”
旎嘯方欲踏入,忽覺背後似有輕風拂過,像是有人尾隨厥後。
旎嘯聽罷,心中不免出現苦笑。天子此話,既似誇獎,又似為他樹敵,意在使他闊彆錦衣衛、東廠及六扇門之權勢。
豈料,馬車尚未至寺,便遭奸賊埋伏,幾乎命喪鬼域。
然若推讓,便是違背聖意。
當日恰逢韓文慶當值,而侍衛首級方長風不在,馬榮與韓文慶及數名侍衛無法,隻得倉促籌辦。
旎嘯邊走邊埋頭聆聽,確認那人已拜彆,心中暗自考慮:這皇宮以內,暗影重重,不知藏匿了多少未知權勢的耳目。
天子卻置若罔聞,轉而對旎嘯說道:“朕深知你手腕不凡,更知你所率千陽門權勢不容小覷。是以,朕命你領你的人,完整查清那一日行刺之事。”
鄭貴妃見狀,麵上五味雜陳,然見天子目光殷切,隻得勉強擠出一抹淺笑,悄悄點頭。
天子輕招手,表示旎嘯近前。旎嘯遂起家,行至萬歲爺跟前。
那黑影見旎嘯行動遊移,心知已被髮覺,便悄悄隱去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