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一句,裴度與天子借權,不過權宜之策,事畢,當還政天子,非竊以自用。
嗯,我要作一個賢君,我要主動納諫。這些都是天下最優良讀書人的諫言,即便聽來不入耳,我也要聽,這是張先生教給我的賢君之道。因而朱翊鈞臉上始終暴露持重聆聽的神采,表示出天子謙虛納諫的態度來。
申時行和一乾翰林學士為帝師時,曾與他說過,聽聞好文章念起來,會有金石之聲,餘韻不斷。
但實際上嘉靖年起,內閣權力就已是作大,到了隆慶時,內閣權勢達到頂峰。另有閣臣給隆慶天子上書,粗心也是如此,天子你回後宮生娃纔是你的閒事,至於其他事都用不著你瞎操心。
“嗯。”天子對勁地點點頭。
嚴清當下道:“回稟陛下,這篇文章就算蘇韓子健複活所作,也不過如是,微臣覺得可點鼇頭。”
隻聽了十數句,朱翊鈞的眉頭就伸展開來,心道,這士子文章作得很好啊,比前麵幾人都是高出一籌不止,格律也好。念得琅琅上口。
最後一名士子的文章,是由陳思育所念。
天子問道:“此文何人所作?”
天子承天意行事。宰輔亦當受命於天子行事。
朱翊鈞曉得這一句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這位士子竟以他來作文章之目。
朱翊鈞淺笑不語,連中三元,此乃是文魁中的文魁,科舉之亂世,天降的吉祥啊!如果有一名流子,在本身治下能連中三元,本身身為一代帝王也是能夠長臉啊。
“是啊,就是此人,陛下如果點了他為狀元,他就是我們大明第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了。”
這些讀書人的觀點,令天子心底有些絕望。朱翊鈞冇有透暴露來,自小他就曉得,天子不成等閒透露喜怒。
張懋修就是本屆奪狀元的大熱點,而張懋修殿試第二道策問的觀點,與林延潮如出一轍,(未 完待續 ~^~)
天以天下授堯舜,堯舜受命於天而王天下。
每一名大臣讀卷結束,都上呈給朱翊鈞。
天子你就不要出來瞎搞了,天下事交給我們這些官員就好了,我們大明的宰相,都是從文官堆裡一層一層提拔出的精英,充足幫助搞定大小事。
朱翊鈞隻好道:“幾位卿家,也是言之有理,就聽完剩下三篇文章再決計吧!”
聽到陳思育念出此人名字,殿上數人浮出一絲笑意。
申時行看到朱翊鈞,不住用拇指撫著指節。身為帝師,教誨天子多年,申時行當然曉得這是少年天子歡暢時,下認識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