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這裡就是東官溝了。此地往西南不遠,叫作西官溝,而往東北數裡,則是臥牛溝。”
並且正如張臣所說,石廷柱這類有經曆的老將押送車炮輜重前去寧遠,必定不會忘了向沿途顛末的處所提早派出哨探。
站在東官溝東麵的小山頭上,張臣指著山溝劈麵的一片段壁殘垣這麼說道:“這個東官溝和西官溝,都是之前寧遠中左所的官屯,現在都荒廢了。我們要伏擊滿韃子聞訊從寧遠派來的人馬,能夠安排在這裡。”
土路的西北麵,間隔土路不遠的坡上,是一片荒廢的前官屯,現在隻剩下一到處斷壁殘垣。
他們的人馬,除了由張臣親身率領的兩個哨火槍以外,還包含了楊珅親身帶領的兩隊炮兵,潘喜帶領的一哨擲彈兵,以及嚴省三批示的一隊臨時充當擲彈兵的海軍槳手,總計一千二百餘人。
崇禎十二年十月初四日中午三刻,楊振所率的三哨火槍兵、兩哨擲彈兵、一哨沖天炮炮手,以及俞亮泰、嚴省三隨船登陸的兩隊海員,一共兩千餘人,終究集結結束,束裝待發。
楊振他們泊岸登岸的處所,固然與連山城隔著一條連江山,但是隻要七八裡地的間隔罷了。
就如許,到了當日下午未時前後,寧遠方向的炮聲終告停歇的同時,楊振領著征東先遣營裡的兩千主力,跟著熟諳地形一馬搶先的張臣,悄冇聲氣地呈現在了連山城西北十幾裡的東官溝。
包含這個河口地帶,即便鑲白旗漢軍的哨騎不好到達,他也必然會想出有彆的體例過來探看。
顛末持續多年的戰役與砍伐,這一帶的山嶺早就禿了,山嶺上的樹木林子非常稀少,有的處所隻發展一些不成材的灌木。
是以,石廷柱到底能夠會走哪一條路,比及仇震海的小舅子郭增福一返來,便很快就能見分曉了。
想起汗青上同一期間的寧遠之戰,想起金國鳳的死,楊振的內心一陣黯然。
楊振跟著張臣一起翻山越嶺,已經不曉得翻過幾個山頭,終究率軍趕到了張臣他們所說的東官溝。
張臣話音落了今後,來自遠處天涯的炮聲,一聲接著一聲地傳來,幾近連綴不斷,聽在耳朵裡就像是從悠遠的天涯傳來的悶雷聲普通。
“都督,俺們盪舟向西數裡,出了蘆葦蕩,檢察了一會兒,甚麼人影也冇有瞥見,並冇有發明滿韃子或者二韃子的哨騎邏卒。”
跟著楊振一聲令下,他們追跟著本身的哨官、隊官、排長、棚長,快速進入了連山城以北連綴不斷的山嶺當中,專揀山間巷子,一起往西行去。
滿韃子前軍前去寧遠的路上,固然冇有進犯連山,但是連山城的做法,與鬆錦火線諸城做法一模一樣,全都是堅壁清野,撤回了城外的墩台堡壘守軍,然後封了城門,死守不出。
如果滿韃子冇有重炮,那麼他們打下寧遠城,根基上等因而癡人說夢。
但是此時現在,卻不是平常時候。
連山城的四周,特彆是西北方向,幾近滿是凹凸起伏連綴不斷的山嶺。
說到這裡,楊振又對仇震海說道:“俞亮泰、嚴省三各帶所部跟我登陸,你帶著全部船隊大劃子隻,留守在此。估計傍晚前後,我會叫人過來傳令,到時候你帶袁進所部一同登陸,從前麪包抄滿韃子從寧遠方向派來的救兵。記著,冇有我的號令,切不成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