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後傳_174.多事之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和尚說道:“冇傳聞家在那邊,人海茫茫,你們彆操心了,這兩隻鵝就當積德積善,放生吧。”

“客歲星象屢出異端,仲春歲星逆行入太微,三月熒惑犯井,四月熒惑犯鬼,蒲月太皇犯畢。欽天監說是五星混亂,日月相刑之像,老天在警告朕。朕也下過罪己詔了,但是老天如何還不放過朕?鳳陽地動,緊接著又鬨起了水患,莫非這是老天在獎懲朕?”

鳳陽自古以來都是多難多難的處所。地動、兵禍、水旱、瘟疫、蝗災,乃至一度鬨過虎災,元朝時這裡猛虎眾多成災,一度火食滅儘,安弘遠將軍應宜兒赤天下招募獵戶,打死了一千多頭老虎才停歇禍害。

孤村民風渾厚,路不拾遺,裡長帶著兩個丁壯捉了明白鵝送到龍興寺,探聽守林人伉儷去那邊了,要償還給人家財物。

吱吱!

馬皇後和洪武帝相伴多年,她的處世之道是在小事上能夠讓步,能夠想方設法勸諫丈夫,但隻如果軍國大事,不管孰對孰錯,她都必須果斷的站在丈夫這邊,安撫丈夫,鼓勵丈夫。

馬三保泡了一壺茶水,本身先嚐了嘗味道,當場就吐出來,紀綱嚴峻的說道:“有毒!”

朱元璋對著故鄉的方向跪地痛哭,馬皇後也跪在身邊,對著公婆寢陵的方向三拜,安慰道:“四郎在密信上說鳳陽皇陵並無大損,城牆隻是有些處所開裂了,並冇倒下,所謂地動傷了大明龍脈的謊言純屬無稽之談,是彆有用心之人想勾引民氣,亂我大明,皇上保重龍體,莫要太悲傷了。現在最首要的是賑災,儘量挽回喪失,多救一些百姓。”

可君威和皇族的莊嚴本來就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誰若冒犯,立即化為白骨。

鳳陽是龍興之地,朱元璋的故裡,連祖墳都在這裡,動靜傳到都城,朝野震驚,洪武帝要禦駕親身去故鄉賑災,被文武大臣禁止了,國不成一日無君,豈能兒戲。

帝後同心,方能穩住朝政,穩住江山社稷。馬皇後曉得如許朝中必定會起一陣腥風血雨,那些對峙天譴之說的大臣輕則丟官,重則丟命。

馬皇後輕撫著洪武帝的太陽穴,說道:“又頭疼了吧,皇上,我是婦道人家,後宮不得乾政。論理,談到政事,我應當躲避纔是。隻是這幾天我聽允炆這孩子講史乘,把古時鳳陽曆朝曆代的災害都說了一遍,皇上居住的村莊屬於承平鄉,實在阿誰處所向來都不是承平之地。承平隻是百姓的抱負罷了。”

“朕自從即位以來,勤勤奮懇,從無一天鬆弛,連病痛時都對峙批閱奏摺。朕清算朝綱,清除吏製,珍惜百姓,但是那些人卻把朕比作秦始皇,罵朕刻薄,專斷專行,朕分封兒子們,他們又怨朕分封太奢,當一個明君如何就這麼難呢?”

紀綱等人小半年冇吃著肉了,看著剛出鍋的小籠包子,眼睛都直了。

呈現異像約半盞茶後,南風俄然停止了,樹葉微絲不動,連天上的雲都靜止了,長久的安好後,俄然一陣地動山搖,鳳陽城像一艘遭受暴風雨的船,狠惡的搖擺著,船上的人們被甩的如物件似的在街麵上轉動,瓦片磚牆如雨點般從天而降,砸向人們的血肉之軀。

朱元璋搖點頭,“朕之前也不信的,被迫下罪己詔,隻是為了堵那些整日嘰嘰喳喳大臣們的嘴。可鳳陽地動,撼動祖宗們的長眠之地,剛建好的城牆都開裂了,朝裡朝外群情,說這是天譴,老天給的警告。可朕不平啊,莫非朕真的做錯了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