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後傳_第13章 將誰與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常氏曉得肚子裡的孩子要緊,可為人後代,孝道搶先,父親英年早逝,聽到屏風內裡三個哥哥和兒子的哭聲,哀痛囊括而來,心如刀絞。

但是常遇春在北征全麵勝利後,宿命般的中箭落馬,病死柳河川,在人生最光輝的時候乍然離世,年僅四十歲!

棺材很沉,抬棺的八小我都在咬牙硬撐。

“……遽爾雲亡,曷謂柳河之川失我長城之將,喪今南還,哀思切心,與誰言哉!”

他不忍心見寵妃尷尬,便走疇昔接過了冰帕子,擦了擦汗水和淚水,他剛纔奉父皇之命,和將士一起將棺材抬到祭台,此時肩膀和腰身都痠痛不已。

常遇春兵馬平生,從無敗績,卻被小兒子氣得束手無策,每當王寧建功,他就會把兒子常森罵一頓。

他是朱元璋最正視的名將,為此結為後代親家,為太子朱標求娶了常遇春的長女常氏為太子妃,這意味著將來朱明江山的統治者,永久都有著常遇春的血緣。

不過姚妙儀並不體貼這些,她惦記的是同親王寧。

常遇春和魏國公徐達一樣,都是朱元璋的鳳陽老鄉,少年期間就跟隨其擺佈,為將以後從無敗績,是名符實在的常勝將軍。這實在可貴,須知連功勞最高的徐達都打過敗仗。

常森抱著靈位對洪武帝行了君臣之禮後,也不顧甚麼形象了,拉著大哥和二哥的手嚎啕大哭起來,三兄弟捧首痛哭,皇長孫朱雄英年紀還小,跑疇昔撲到三個孃舅懷裡,也跟著嚎哭道:“孃舅!外公說得勝後教我騎馬的,嗚嗚,外公騙我!是個大騙子!”

她和太子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在閨中時,她喜好跟著父親舞刀弄槍,而太子朱標是在文人堆裡長大的,喜文厭武,以是和她毫無交換,倒是和側妃呂氏經常詩文相和,恩愛纏綿,對她隻是恭敬罷了,並無伉儷情分。

這份尊榮,可見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獨一無二的職位。

大明十大建國功臣,常遇春最年青,死的倒是最早,天妒英才啊!

半生兵馬,少年期間立下的誌向都完成了,也獲得了最豐富的誇獎,可這又如何?

一半是哭父親,一半是哭她本身。

那年王寧拿著玉佩幫常森和常遇春父子相認,由此成為常遇春的親兵,平步青雲,小小年紀屢立軍功,封了百戶。厥後常遇春和徐達將北征軍兵分兩路,追擊逃竄的元順帝,她也由此和王寧分開了。

“不過臨風興慨,想其音容耳。朕親臨奠,思爾之情,言豈能儘?尚饗!”

“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

可就是那些辯論不休的日子,竟然是父子之間最後的光陰。

若要俏,三分孝。

此時受辱,呂氏一副泫然欲泣的神采,“剛好”被剛在祭台上放下棺材的朱標瞥見了。

姚妙儀看到了抬棺材的王寧。一年不見,王寧褪去了稚氣,長高變壯了,盔甲內裡罩著紅色粗麻孝服,目光剛毅安閒,氣質和之前截然分歧。

朱標身後是四皇子朱棣,而站在徐輝祖身後的小將軍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

抬棺材的一共有八個年青人,王寧站在最前麵。最前麵的是太子朱標,朱標在棺材左邊,而右邊的人姚妙儀也很熟諳,恰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魏國公世子徐輝祖。

將誰與謀,此時太子妃常氏也幾次默唸著這四個字,回想剛纔朱標和呂氏冰帕傳情的景象,目光冰冷幽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