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私有三個兒子,宗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公元前676年,秦德公歸天,葬於陽,宗子秦宣公繼位。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歸天,葬在雍邑的平陽。秦武公開了用活人殉葬的先例,他身後用了六十六個活人陪葬。秦武私有一個兒子名叫白,在秦武公身後未能繼位,受封於平陽,秦武公的弟弟秦德公繼位。
秦穆公於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繼位。以後從楚國人手中贖得百裡奚,將國度政事交給百裡奚,並在其建議下迎蹇叔為上大夫,還暗中重用自晉國逃到秦國的丕豹。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為佈施晉國水災,鼓起“泛舟之役”。兩年後,秦國產生饑荒,秦穆公向晉國借糧,不料晉惠公以怨報德,不但不給秦國供糧,還出兵攻秦,激發韓原之戰。秦穆公在此次戰役中活捉晉惠公,而後送其回晉國,與晉國相盟,以後還攙扶逃亡在外多年的晉公子重耳(晉文公)返國繼位。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與晉文公出兵圍攻鄭國,經燭之武勸說而與鄭國締盟。三年後,又派兵攻擊鄭國,未果,反遭晉襄公出兵攻擊,大敗於崤之戰。自此開端與晉國相爭。而後又經彭衙之戰的慘敗,為報屢敗之仇,采取內史廖的建議,西取由餘。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策動王官之戰,大敗晉軍。次年,又用由餘之計,活捉戎王。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歸天,安葬於雍城,諡號穆公(一作繆公)。
王子頹篡位後,秦宣公的近臣也曾力勸秦宣公以勤王的名義出兵,但秦宣公以為,一是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強搶臣子的地盤是為不義。二是王子頹本身也是周莊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脈,這件事本是周王室本身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是秦國當時氣力不濟,即使強力支撐,扶惠王重新即位,獲得天子信賴,予以封賞,以本身國度的氣力,不久也必定會被人趕下台去。與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觀時勢,以靜製動或答應以占得先機。因而不予應允。
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名曼,秦憲公(《史記》中稱秦寧公)的季子,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公元前704年,派兵毀滅西戎小國蕩氏。同年,秦憲公歸天,長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寢)。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元年),秦武公率軍討伐彭戲氏,直到華山腳下。
秦憲公七年(公元前709年),芮國國君芮伯萬的母親芮薑討厭芮伯萬的愛妾太多,因而將芮伯萬趕出芮國。芮伯萬便到魏城(今山西省芮城縣北)居住。
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歸天。秦武公身後,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為君,而是擁立秦德公為君。秦德公繼位後,將公子白封在平陽。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憲公身後,弗忌等三庶長另立秦出子為秦國國君。後秦出子被弗忌等殺,他才得以即位。誅弗忌等三族,集大權於王室。秦武公在位時,前後征服、兼併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製以辦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權勢達到關中渭水流域。秦武公身後葬於平陽,首開活人殉葬軌製之風,陪葬的人多達六十六人。傳位於同母弟秦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