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376章 秦國曆代君主7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秦共公(?—公元前605年),嬴姓,名稻,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就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據《史記·秦本紀》記錄,秦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81年),與晉厲公沿黃河締盟,後秦國違背盟約,與翟族同謀攻伐晉國。秦桓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79年),晉國調派大夫魏相赴秦國宣佈斷交,即率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諸侯國討伐秦國,秦軍敗北逃竄,諸侯聯軍追擊至涇陽,而後還師。秦桓公繼位二十七年後歸天,其子秦景公繼位。

秦康公在位期間,秦國與晉國多次產生戰役,而秦國也從秦穆公期間的西戎霸主逐步走向式微。

公元前581年,晉景公病重,派使者到秦國請大夫,秦桓公派醫緩前去晉國為晉景公治病。

秦景公管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權勢不竭推向中原。他的墳場秦公一號大墓公開采取天子葬儀,麵積達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批示村被髮明,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晉厲公親帥晉國四軍出戰,隨軍將擁有中軍將欒書,中軍佐荀庚;上軍將士燮,上軍佐郤錡;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郤毅為晉厲公把握戰車,欒針為車右,彆的另有諸侯聯軍助陣。秦桓公趙榮見諸侯雄師壓境,出兵進軍至涇河以東與諸侯聯軍對峙。公元前578年蒲月,兩邊在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展開苦戰,秦軍大敗,秦將成差及不更女父被俘。諸侯方麵,曹宣公死於軍中。秦軍殘部敗退,晉師及諸侯聯軍度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境內)後退兵。

秦景公向士鞅扣問晉國的大夫誰會先滅亡,士鞅答覆說是欒氏。秦景公派庶長鮑、庶長武率兵救濟鄭國。為報櫟之戰敗北之仇,前559年,晉悼公派荀偃帶領魯國叔孫豹、齊國崔杼、宋國華閱、仲江、衛國北宮括、鄭國公孫蠆、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郳國攻打秦國,諸侯聯軍達到涇河後卻不肯渡河,叔向會晤叔孫豹後,魯國、莒國先率軍渡河。

秦康公,嬴姓趙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

秦康公,嬴姓趙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親夫人穆姬是晉獻公之女、晉文公的姐姐。秦穆公在位時,立公子罃為太子。

八月,晉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晉襄公歸天。

秦康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派兵攻打晉國,篡奪晉國的羈馬(今山西永濟南)。晉國出兵救濟,兩軍在河曲(今山西芮城)交兵,秦軍大敗晉軍。晉國人擔憂士會在秦國會對晉國形成禍害,便派魏壽餘詐稱叛晉降秦,用矇騙手腕讓士會回到晉國。

秦康公四年(公元前617年),晉國攻打秦國,篡奪秦國的少梁。

秦共公元年(公元前608年),晉國趙穿打擊秦國的盟國崇國。

秦桓公在位時在麻隧之戰中敗於諸侯聯軍。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趙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嬴姓,趙氏,名榮[1],全名嬴榮。秦共公之子,秦景公之父。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