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2年,秦國會同白狄攻打晉國。
公元前581年,晉景公病重,派使者到秦國請大夫,秦桓公派醫緩前去晉國為晉景公治病。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嬴姓,趙氏,名榮[1],全名嬴榮。秦共公之子,秦景公之父。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
八月,晉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晉襄公歸天。
秦康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派兵攻打晉國,篡奪晉國的羈馬(今山西永濟南)。晉國出兵救濟,兩軍在河曲(今山西芮城)交兵,秦軍大敗晉軍。晉國人擔憂士會在秦國會對晉國形成禍害,便派魏壽餘詐稱叛晉降秦,用矇騙手腕讓士會回到晉國。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歸天,太子罃即位,是為秦康公。
秦共公(?—公元前605年),嬴姓,名稻,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就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公元前579年秋,秦國約白狄攻打晉國,晉在交剛擊敗白狄。次年,晉厲公率軍前去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四周),與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國君所率軍隊會師,籌劃攻秦事件,周簡王也派大夫劉康公、成肅公率軍助戰。同年四月,晉國調派大夫魏相赴秦,以絕秦書曆數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代君主多次背棄盟約,粉碎兩國友愛,挑起戰役的罪行,向秦國宣戰。
《左傳》魯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卒。秦桓公繼位,次年(公元前604年)為元年。以此計算,秦桓公在位時候為二十八年。
公元前601年,晉國會同白狄攻打秦國,抓獲了秦國間諜,在絳(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的販子大將其處決,六今後秦國間諜死而複活。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趙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期間秦國國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共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秦共公歸天,其子秦桓公繼位。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錄秦共公卒於公元前604年。秦桓公元年為公元前603年。以此計算在位時候為二十七年。
晉景公歸天,晉厲公繼位後,想與秦國罷兵締盟,為此晉厲條約秦桓公在令狐(今山西省臨猗縣西)會盟。公元前580年冬,晉厲公先達到令狐,而秦桓公卻不肯度過黃河,僅派大夫史顆到河東與晉侯締盟,晉厲公因而派大夫郤犨到河西同秦國締盟。秦桓公返國後就背棄令狐之盟,聯絡楚國和狄人圖謀伐晉,諸侯因為秦桓公背信棄義的行動紛繁倒向晉國。
秦共公二年(公元前607年),秦共公嬴稻為抨擊晉國入侵其盟國崇國,派兵包抄晉國的焦(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同年夏天,晉成公派趙穿率軍救濟。
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秦康公歸天,其子太子稻繼位,是為秦共公。
晉厲公親帥晉國四軍出戰,隨軍將擁有中軍將欒書,中軍佐荀庚;上軍將士燮,上軍佐郤錡;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郤毅為晉厲公把握戰車,欒針為車右,彆的另有諸侯聯軍助陣。秦桓公趙榮見諸侯雄師壓境,出兵進軍至涇河以東與諸侯聯軍對峙。公元前578年蒲月,兩邊在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展開苦戰,秦軍大敗,秦將成差及不更女父被俘。諸侯方麵,曹宣公死於軍中。秦軍殘部敗退,晉師及諸侯聯軍度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境內)後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