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464章 韓國曆代君主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趙孝成王趙丹:趙孝成王,名丹,趙惠文王之子。趙孝成王期間,因為妄圖韓國的上黨郡,因而招惹了秦國的嫉恨。秦國策動了對趙國戰役,長平之戰拉開了大幕。燕國想趁趙國精乾之卒儘死於長平的機會攻打趙國,趙孝成王重新啟用廉頗,打敗了燕軍,並逼迫燕國割地乞降。

史公誤認韓舉乃韓將,故以入之《韓世家》。又誤認梁惠王後元八年為韓威侯八年。《索隱》明引《編年》在梁惠王八年以相校,先人又率改《索隱》以就史文,異同之跡遂泯 。而史公於《趙世家》尚倖存其本真,惟又牽涉及魏,則仍誤。至《索隱》《集解》亦均 本《史》文為說,同認韓舉為韓將。《編年》僅記獲韓舉,未言韓舉之死,《索隱》遂疑其先為趙將,後又入韓。蓋《索隱》雖屢引《編年》,而本 之不信,故曰:“《編年》之書,多是訛謬,聊記異耳。”(見《燕世家》。)如此處韓 舉明係《史》誤,而《索隱》為此迴護,亦不確守《編年》也。

韓襄王(出世年代日不詳─公元前296年),姬姓,韓氏,名倉,戰國期間韓國第八位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96年在位)。韓襄王,宣惠王的兒子。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打擊韓國,占據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乞降,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有力抗秦,郡守馮亭率一郡軍民降趙。

當初楚威王打擊魏國的時候,張儀對秦王說:‘秦國和楚國打擊魏國,魏國失利就會倒向楚國,韓國本來就是它的盟國,如許,秦國就伶仃了。我們不如出兵來利誘他們,讓魏國和楚國大戰,秦軍便能夠占據西河以外的地盤後再返來。’現在看秦王的模樣大要上是同韓國締盟,實在是暗中同楚邦交好。

雷氏《義證》謂“此韓舉非烈公十年被獲者,”亦由不能 辨《水經注》之誤。)

在長平殺死了馬服君之子趙括帶領的軍卒四十萬人。十七年,秦軍攻占韓國的陽城、負黍。二十二年,秦昭王歸天。二十四年,秦軍攻占韓國的城皋、滎陽。二十六年,秦軍全數攻占了韓國的上黨地區。二十九年,秦軍攻陷韓國的十三座城池。

桓惠王元年(公元前272年),韓軍攻打燕國。九年(公元前264年),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陘城,並在汾水旁築城。十年(公元前263年),秦軍在太行山進擊韓軍,韓國的上黨郡守獻出上黨郡投降趙國。十四年,秦國守取趙國的上黨。

田朌、韓舉平邑之戰,餘考蓋在惠成王 後元八年,與《趙世家》桑邱之役乃同時勢。(參讀《考辨》第一三四。)桑邱,《公理》 引《括地誌》,在易州遂城縣界,則 此平邑亦應在靈邱西北。蓋兩邑同屬代郡,齊、趙之戰,無緣有魏。齊自敗趙,更不涉韓 。

桓惠王十七年,秦拔韓陽城、負黍。桓惠王二十二年,秦昭王卒。桓惠王二十四年,秦拔韓城皋、滎陽。桓惠王二十六年,秦悉拔韓上黨。桓惠王二十九年,秦拔韓十三城。桓惠王三十四年,王卒,子韓王安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