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趙獻侯十三年城平邑,即此。《括地誌》,平邑故城 在魏州昌樂縣東北四十裡,在今直隸大名府南樂縣東北,此本趙地而齊取之者也。《竹書 》晉烈公五年齊圍平邑,九年取平邑,即此地。”
公元前230年,秦國調派內史騰率軍攻韓,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以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囚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策動兵變,秦國出兵安定兵變。兵變安定以後,為了肅除禍害,將囚禁中的韓王安正法。
趙悼襄王趙偃:趙悼襄王,名偃,趙孝成王之子。趙悼襄王在位期間,派樂乘代替正在攻打魏國繁陽的廉頗。氣憤的廉頗率兵攻打樂乘,以後又逃到了魏國,今後淡出了汗青舞台。
代王嘉趙嘉:代王嘉,名嘉,趙悼襄王的宗子,趙幽繆王之兄。
韓襄王(出世年代日不詳─公元前296年),姬姓,韓氏,名倉,戰國期間韓國第八位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96年在位)。韓襄王,宣惠王的兒子。
趙惠文王趙何: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的次子。趙惠文王在位期間,從諫如流,知人善任,使得趙國出現出了很多短長的汗青人物,如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人都是在這一期間汲引和任用的。在秦國強勢崛起,並蠶食諸侯的背景下,趙國成了抵抗強秦的中堅力量。
而其為魏敗時,逆數至為齊獲之年,已百歲矣,韓舉如果之壽耶?其誤明甚。 ”然《索隱》雖誤,尚可即誤以求是,舍《索隱》則無以見《編年》之真矣。梁氏不知《索隱》所引《編年》,與《今本偽書》分歧,而引《今本》偽說以折《索隱》,疏失更甚 。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打擊韓國,占據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乞降,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有力抗秦,郡守馮亭率一郡軍民降趙。
桓惠王元年(公元前272年),韓軍攻打燕國。九年(公元前264年),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陘城,並在汾水旁築城。十年(公元前263年),秦軍在太行山進擊韓軍,韓國的上黨郡守獻出上黨郡投降趙國。十四年,秦國守取趙國的上黨。
您不如儘快讓韓國同齊楚兩國結合,齊楚必然會把國事拜托給您。您所討厭的隻是張儀那種訛詐的戰略,實在還是不能冷淡秦國呀!”因而楚國消弭了對雍氏的圍困。
田朌、韓舉平邑之戰,餘考蓋在惠成王 後元八年,與《趙世家》桑邱之役乃同時勢。(參讀《考辨》第一三四。)桑邱,《公理》 引《括地誌》,在易州遂城縣界,則 此平邑亦應在靈邱西北。蓋兩邑同屬代郡,齊、趙之戰,無緣有魏。齊自敗趙,更不涉韓 。
趙幽繆王趙遷:趙幽繆王,名遷,趙悼襄王之子。
趙敬侯趙章:趙敬侯,名章,是趙烈侯的兒子,趙武侯的侄子。武侯身後,被擁立為國君。敬候遷都邯鄲城,為趙國北進打下了堅固的計謀根本。彆的,敬候和韓、魏一起,將晉靖公廢為庶人,完整斷絕了晉國的祭奠。敬候固然不修德行,愛好喝酒與遊樂,但是敬候長於用人,使得趙國海內安寧,對外用兵也鮮有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