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乾陁羅國(古印度十六國之一)進獻了白象,“背設五彩屏風、七寶坐床,容數十人。初養於禦馬場,但它壞屋毀牆,逃到販子,逢樹即拔,遇牆亦倒。百姓驚怖,馳驅交馳”。厥後,朝廷為大象專門建了個養殖場,定名白象坊。[47] [46]
東漢·班勇:孝明天子深惟廟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遠遁,邊疆得安;及至永元,莫不內屬。[63]
攝摩騰聽後說:“如來滅度百年以後,有阿恕伽王安設佛舍利於天下,共有八萬四千處,東土中國有十九處,陛下所言聖塚,即此中一處。”
民族
元宵節發源於漢明帝正月十五夜“燃燈表佛”故事。漢明帝期間,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返來,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都會雲集瞻仰佛舍利,以是該日是參佛的穀旦良辰。因而,為了弘揚佛法,漢明帝命令閫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今後,跟著佛教文明影響的擴大及玄門文明的插手,正月十五夜燃燈的風俗逐步在中國擴大開來。[48]
漢明帝期間,諸位將領上奏軍事、以及公卿大臣難以會商出成果的政事,漢明帝多次扣問老婆馬皇後的觀點。馬皇後則闡發此中的旨趣和事理,對各種定見都能推出其實在環境。每當馬皇後奉侍漢明帝的時候,總要談到國度政事,對漢明帝決策多有幫助補益,以是漢明帝對馬皇後的寵嬖和尊敬日趨加深,始終不衰。[45]
宋·蘇轍:黃帝、堯、舜,壽皆百年,享國皆數十年。周公作《無逸》,言商中宗享國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射中身,享國五十年。自漢以來,賢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漢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東漢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與《無逸》所謂“不知稼穡之艱钜,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従”,“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無以大相過也。[16]
親耕農田
燃燈表佛
運營西域
尊師表率
東晉·王嘉:“明、章兩主,丕承前業,風被四海,威行八區,殊邊異服,吉祥輻湊。”[68]
宋·錢時:明帝尊師之意,其禮文亦可謂盛矣。因念孔孟皇皇於春秋戰國,而卒不遇於斯時也。而有真儒,洞明正學,引其君於當道,則其所進,豈魯定哀齊宣梁惠之比哉。桓榮為帝者師,屈天子之尊,推許拜禮,無所不備,而卒無以發揚聖教開導君心,使斯道大明於天下,身被恩寵,徒為文具。良可嗟夫。[17]
齊雲塔作為中國第一座塔,它的修建標記取“塔”這類修建範例正式傳入中國。[69]
明帝馬皇後有一頭很長的秀髮,隆起四層高大的髮髻後,卻仍有多餘的頭髮,因而她將多餘的頭髮繞髻三圈。[51] 而漢明帝便令宮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50]
劉莊的顯節陵,位於河南省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