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二年(公元85年)仲春丙辰,劉炟東行,前去泰山封禪。[ 辛未日,柴祭六合群神如漢武帝故事。壬申日,在漢武帝所作的汶上明堂祭奠五帝,同時以光武帝配享,遵循洛陽明堂禮節停止。癸酉,祭奠西漢與東漢具有廟號的諸位先帝,同年四月,回到京都洛陽。[]
撤消西域都護
尚書陳寵也上疏說:“管理國度大事就如調劑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就會崩斷,科罰太嚴也會激起群眾的不滿。建議陛下進一步寬緩科罰。”劉炟服從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科罰。[]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四月,漢章帝冊立皇子劉慶為皇太子,並大加犒賞臣民。[] 蒲月,奪職車騎將軍馬防的職務,晉封司徒鮑昱為太尉,南陽太守桓虞為司徒。[16] 六月,皇太後馬氏崩。七月,追諡為明德皇後。[]
製定試官軌製
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仲春十九日,劉炟被立為皇太子[] ,時年五歲。劉炟幼年寬大,愛好儒術,很受父親漢明帝劉莊的正視。[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兗、豫、徐等州產生嚴峻的水災,赤地千裡,饑民遍野。
建初九年(公元84年),劉炟又派和恭為代理司馬,率兵八百聲援班超。
勤政愛民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日,漢明帝歸天[] ,劉炟即天子位,時年十九歲,尊嫡母皇後馬氏(明德皇後)為皇太後。同年八月十六日,葬漢明帝於顯節陵。十月初二日,大赦天下。[]
聲援班超
封禪泰山
因為當時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難,劉炟挑選放棄了西域,於建初元年(公元76年)接回戊己校尉,不再調派西域都護。建初二年(公元77年),又撤回了伊吾地區的駐兵,因而北匈奴便趁機進占伊吾。[]
建初元年(公元76年),酒泉太守段彭討擊車師,大破之。[] 仲春,武陵澧中蠻叛變。[] 三月,山陽、東平產生地動。劉炟下罪己詔自省。[] 玄月,雲南地區永昌哀牢夷背叛。直到次年,永昌、越巂、益州三郡之兵討伐哀牢,才安定了兵變。[] 十月,在武陵郡兵的討伐下,大破蠻兵。十一月,阜陵王劉延謀反,漢章帝貶其為阜陵侯。[]
建初三年(公元78年)三月,漢章帝立朱紫竇氏為皇後。大加賜爵、犒賞公眾糧食。[]
政治上,政寬刑疏。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十一月,漢章帝詔征西將軍耿秉駐紮於酒泉,以防備北匈奴。此時,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漢章帝調派酒泉太守段彭救援戊己校尉耿恭,[ 繼而留下了“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