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遼東太守公孫恭被侄兒公孫淵謀奪了官位,為穩定火線,朝廷隻好任命公孫淵為遼東太守。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四月,元城王曹禮病死。六月二十一日,繁陽王曹穆死。二十六日,曹叡追尊在東漢桓帝時當過大長秋的高祖曹騰為高天子,夫人吳氏為高皇後。十月,把平望觀改名為聽訟觀。十一月間洛陽宗廟建成,特派朝廷禮官太常韓暨持節到鄴城迎高天子、太天子、武帝、文帝的神位。
秋七月,上始親臨朝,聽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十仲春,詔曰:"烈祖明天子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辰之哀,其複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法所由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醜月為後十仲春。"正始元年春仲春乙醜,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擺佈光祿大夫。丙戌,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流民。自去冬十仲春至此月不雨。
六月辛醜,退。己卯,以征東將軍王淩為車騎將軍。冬十仲春,南安郡地動。三年春正月,東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滿寵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動。乙酉,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冬十仲春,魏郡地動。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賜群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後甄氏,大赦。蒲月朔,日有食之,既。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鐘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冬十仲春,倭國女王俾彌呼遣使奉獻。五年春仲春,詔大將軍曹爽率眾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蒲月癸巳,講尚書經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大將軍曹爽引軍還。秋八月,秦王詢薨。玄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之。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己酉,複秦國為京兆郡。十仲春,司空崔林薨。
公元239年,即曹魏景初三年,明帝死,由這個過繼的兒子,年僅8歲的曹芳擔當皇位,是為魏少帝。因其年幼,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魏後三位天子曹芳、曹髦、曹奐在《三國誌》中以《三少帝紀》合傳,故三人都可稱為"魏少帝"。
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欲屬今後事,曹宇推讓,因而曹叡聽中書劉放、孫資之言改立曹爽為大將軍,同司馬懿共同輔政。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丁亥日,崩洛陽嘉福殿,《魏書》載他去世於九龍前殿,年僅三十六歲,諡號明天子,廟號魏烈祖,癸醜日葬於高平陵。其養子曹芳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