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76章 魏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石苞:①非常人也,武帝重生也。

晉朝建立後,賈充有次和朝廷的士人宴飲,河南尹庾純喝醉了,和賈充辯論。賈充說:“你父親大哥,你卻不回籍扶養,莫非以為六合神明看不到嗎!”庾純說:“那麼崇高鄉公在那裡?”賈充因而羞慚氣憤,上表申請消弭職位,庾純也上表自我彈劾。

蔡東藩:魏主髦鹵莽處置,彷彿孫亮,亮且不能誅綝,髦亦安能誅昭?南關遇弑,莫非其自取耳。[67]

曹髦說:“堯已聞舜的賢名而不汲引,同時對一些忠臣也未見重用,最後還是讓四嶽向他保舉貧賤知名的賢者時才推舉了舜,這豈不是說堯並非急於選用賢士管理天下以挽救受難百姓麼?”庾峻搖點頭:“這就不是愚臣所能答覆的題目了。”

李慈銘:①崇高鄉公經術文章,鹹有師法,留意政事,常以夏少康為念,真三代後未幾見之令主。其決計討司馬昭,亦不失為豪傑。先人見其敗死,謂之寡謀輕舉,為魯昭公之續。不知楚莊王之討鬥椒,叔孫昭子之討豎牛,衛獻公之討寧喜,漢桓帝之討梁冀;即同時若吳景帝之討孫綝,後代若宋文帝之討徐傅謝晦,周武帝之討宇文護,皆冒險昂揚,卒底於成。事機之會,間不容髮,勇決速斷,固除亂之首務矣。後代人君,狃於魯昭崇高之事,因循容忍,以釀大禍者,不知凡幾,可勝慨哉!崇高自言政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耶,二語慷慨狠惡,千載下讀之猶有活力。②崇高賢明好學,見酷逆臣,亦古今所共痛。

元子攸:寧與崇高鄉公同日死,不與常道鄉公同日生(此據《北史》所記。《資治通鑒》作“吾寧為崇高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98] ,《洛陽伽藍記》作“朕寧作崇高鄉公死,不作漢獻帝生”[99] )。

曹髦說:“堯任用鯀治水,九年冇有獲得效果,反而把天下河道弄得亂糟糟,給百姓帶來痛苦和災害。至於仲尼失誤,不過是宰予言行之間的事,與堯用鯀的失誤有著本質的辨彆。說到周公和管、蔡之間的龐大乾係,本來在《尚書》中都有記錄,作為博士應當曉得得很清楚吧!”庾峻說:“這些事都不是先賢們能說清楚的,臣下孤陋寡聞就更難以細究其是非曲直了。”

張彥遠:①曹髦之跡,獨高魏代。②髦畫稱於後代。

甘露三年(258年)玄月四日,曹髦下詔說:“尊崇有德行的白叟,推行教養,這是當代堯、舜、禹三代建立風采垂之不朽的仁政。朝廷理應推舉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賜與極高的名譽,不竭請他們對國度大事和朝政得失予以指導,把他們的德行言語記錄下來,然後全都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