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五千戶。
春秋疑釋
景元二年八月初三日(戊寅)薨。
公元229年,曹徽去拜見已經是天子的曹睿,受封為東平公。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襄邑縣。
人物質料
曹上,曹操之子,母親是孫姬。曹上早薨,無後。曹上的爵位是“公”即“臨邑公”。
陳壽《三國誌》:“少好學,年十餘歲能屬文。”[
曹袞的兄弟們每兄弟們每次玩耍文娛時,他卻單獨沉思典範。文學官和防輔(三國時魏國官名,設於諸王的封國當中,以監察諸王的行動)們相互商討說:“我們接管詔令考查讚公的舉止,有了不對該當奏報,有了功德也該當奏報,不能坦白他的誇姣!”因而一同上表獎飾陳述曹袞的誇姣。曹袞曉得後,極其驚懼,責備文學官說:“本身進步涵養,死守貞操,不過是淺顯人的行動罷了,但各位卻陳述給上麵曉得,這恰好是為我增加承擔和拖累。並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擔憂彆人不曉得,卻倉猝一起如許做,這對我可冇有好處。”曹袞的鑒戒慎重一貫如此。
鑒戒慎重
曹乾(公元215年—公元261年9月14日)[1],三國期間魏國宗室,魏武帝曹操第二十五子,母為妾室陳氏。三歲喪母,曹操命王夫人扶養。五歲時父親曹操歸天,臨終時將其拜托於曹丕扶養。[4]
《三國誌》記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