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602章 吳1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月二十一日,吳景帝孫休下詔說:“表揚有德之士,犒賞有功之臣,此為古今通行大義。現用大將軍孫綝為丞相、荊州牧,增加食邑五個縣。武衛將軍孫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威遠將軍孫據為右將軍,封縣侯。偏將軍孫乾為雜號將軍,封亭侯。長水校尉張布勤奮教誨,以張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董朝親身迎駕,封為鄉侯。”又下詔說:“丹楊太守李衡,因為疇昔與我有怨,本身捆綁到有關衙門。前人射鉤斬袂不記前仇,在誰部下為誰效力,故此送李衡回到原郡,不要讓他自我心存疑懼。”二十八日,封異母兄孫和之子孫皓為烏程侯,孫皓弟弟孫德為錢塘侯,孫謙為永安侯。

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孫奮的侄子吳末帝孫皓的左夫人王氏歸天。孫皓哀痛思念過分,朝朝對著棺木抽泣,連續數月不出門,因而官方有人傳言孫皓已死,並訛傳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必有一人會成為天子。

孫奮母親仲姬的宅兆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猜想此事或許為真,因而前去掃祭墳塋。孫皓傳聞此過後,將張俊車裂並夷滅三族,將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全數誅死,打消他的冊封。

赤烏十年(公元247年),孫休十三歲時,跟班中書郎謝慈、郎中盛衝學習。

《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孫奮字子揚,霸弟也,母曰仲姬。

汗青評價

群臣上奏要求立後、太子。景帝下詔說:“朕以不德,擔當偉業,在位時候還短,未廣施恩德。追加後妃和嗣君的名位,不是要緊的事。”有關官員持續要求,景帝謙善冇有承諾。

[3] 《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恪上箋諫曰:“帝王之尊,與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四海以內,皆為臣妾。仇讎有善,不得不舉,親戚有惡,不得不誅,以是承天理物,先國後身,蓋賢人立製,百代不易之道也。昔漢初興,多王後輩至於太強,輒為不軌,上則幾危社稷,下則骨肉相殘,厥後懲戒,覺得大諱。自光武以來,諸王有製,惟得自娛於宮內,不得臨民,乾與政事,其與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則宿世得失之驗也。近袁紹、劉表各有國土,地盤非狹,人眾非弱,以適庶不分,遂滅其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大行天子覽古戒今,防芽遏萌,慮於千載。是以寢疾之日,分遣諸王,各早就國,詔策殷勤,科禁嚴峻,其所戒敕,無所不至,誠欲上安宗廟,下全諸王,使百世相承,無凶國害家之悔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順父之誌,中念河間獻王、東海王強恭敬之節,下當裁抑嬌縱荒亂覺得鑒戒。而聞頃至武昌以來,多違詔敕,不拘軌製,擅發諸將兵治護宮室。又擺佈常從有罪惡者,當以表聞,公付有司,而擅私殺,事不明白。大司馬呂岱親受先帝詔敕,教誨大王,既不承用其言,令懷憂怖。華錡先帝近臣,忠良樸重,其所陳道,當納用之,而聞怒錡,有收縛之語。又中書楊融,親受詔敕,所當恭肅,雲‘正自不聽禁,當如我何’?聞此之日,大小驚怪,莫不寒心。裡語曰:‘明鏡以是照形,古事以是知今。’大王宜深以魯王為戒,改易其行,戰戰兢兢,儘敬朝廷,如此則無求不得。若棄忘先帝法教,懷驕易之心,臣下寧負大王,不敢負先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敕不可於籓臣邪?此古今公理,大王所照知也。夫福來有由,禍來有漸,漸生不憂,將不成悔。向使魯王早納奸佞之言,懷驚懼之慮,享祚無窮,豈有滅亡之禍哉?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告順耳,惟達者能受之。今者恪等慺慺欲為大王除危殆於抽芽,廣福慶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原蒙三思。”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