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三年(267年),冊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不能任事,由太傅楊駿輔政。厥後,皇後賈南風暗害楊駿家屬,把握實際大權。八王之亂時,趙王司馬倫篡位,覺得太上皇,軟禁於金墉城。遭到諸王展轉挾持,淪為傀儡,受儘欺侮,被東海王司馬越迎回洛陽。
司馬攸聰明睿智,樂善好施。年幼時因伯父司馬師無子,便過繼於伯父,長大後才氣與聲望都超出兄長司馬炎,深受祖父司馬懿的正視。嘉平二年(251年),太尉王淩圖謀叛變被告密,司馬攸伴同司馬懿出征,因功獲封長樂亭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薨逝,司馬攸襲封舞陽侯,治軍有嚴肅與恩德。鹹熙二年(265年),西晉王朝建立,司馬攸受封齊王。鹹寧元年(275年),司馬攸與何曾、賈充、陳騫、荀勖、羊祜及已故的鄭衝、荀顗、石苞、裴秀、王沈、司馬孚等都刻名列於朝廟受祭奠。
樂安平王鑒,字大明,文帝司馬昭子,初封臨泗亭侯。武帝踐阼,封樂安王。帝為鑒及燕王司馬機高選師友,下詔曰:“樂安王鑒、燕王機並以長大,宜得教誨師友,取明經儒學,有行義儉仆,使足嚴憚。昔韓起與田蘇遊而好善,宜必得其人。”
鹹寧二年(276年),司馬攸代替賈充擔負司空,仍然兼領侍中、太子太傅之職。16
《晉書·卷三十八·傳記第八·宣武王》:廣漢殤王廣德,年二歲薨。鹹寧初追加封諡,齊王攸以第五子讚紹封。薨,攸更以第二子寔嗣廣德。
司馬永祚,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異母弟,生母不詳,早卒。
小我作品
在劉淵年青時,司馬攸便對他的行動舉止感到警悟,因此對司馬炎說:“陛下如果不撤除劉淵,臣恐怕幷州不能夠悠長安寧了。”王渾說:“大晉正要以信義來安撫外族,為甚麼要為了無形的思疑,就要殺了人家入侍天子的兒子呢?為甚麼恩德的氣度就不能寬寵大量呢?”司馬炎附和王渾的定見。17
《全晉文》收錄有其作品:《下齊國相令》、《下教諸吏慎刑》、《藩王自選長史議》、《王昌前母服議》、《節流議》、《與山濤書》、《書》、《太子箴》。32
永康元年(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馬允舉兵討伐司馬倫,兵敗被殺。16
王僧虔:“晉齊王攸書,京洛覺得楷法。”
人物平生
司馬定國,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之弟,年三歲薨。鹹寧初年追封為遼東王,諡曰悼惠,以齊王司馬攸的宗子司馬蕤為嗣。司馬蕤身後,司馬蕤之子司馬遵嗣位。
蔡東藩《兩晉演義》:①“齊王攸憂死而晉無賢王。”30
人物平生
總評
永寧元年(301年),司馬倫篡位後,自主為天子,司馬衷被奉為太上皇,皇太孫司馬臧被殺。18
司馬炎曉得司馬攸的死訊後,哭得非常悲傷,但馮紞則說:“齊王名過實在,卻獲得天下群眾歸心,明天他病死是社稷之福,陛下不必如許悲傷!”司馬炎因而停止抽泣。司馬炎前去治喪時,司馬攸之子司馬冏訴說是太醫們誣稱司馬攸冇病,司馬炎因而誅殺太醫,追賜司馬攸諡號為“獻”,其葬禮規格與安平獻王司馬孚劃一,“廟設軒懸之樂,配饗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