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拜其為散騎常侍。
晉元帝記念無已,將葬,以司馬煥既封各國,加以成人之禮,詔立凶門柏曆,備休咎儀服,營起陵寢,功役甚眾。
鹹和九年(334年),遷任右將軍,加侍中。
永昌元年 (322年),立司馬煥母弟司馬昱為琅邪王,即簡文帝。鹹和二年 (327年),司馬昱徙封會稽王,以司馬嶽(晉康帝)為琅邪王。晉康帝即位,司馬丕(晉哀帝)為琅邪王。晉哀帝即位,晉廢帝為琅邪王。晉廢帝即位,又以司馬昱(簡文帝)攝行琅邪王國祀。簡文帝登阼,國遂無嗣。簡文帝臨崩,封少子司馬道子為琅邪王。太元十七年 (392年),司馬道子為會稽王,更以司馬德文(晉恭帝)為琅邪王。晉恭帝即位,因而琅邪國除。
永和十年(354年),桓溫借朝野高低對殷浩的憤懣,趁機上書列舉殷浩的罪過,要求將他黜免。司馬昱不得已,隻得將殷浩貶為庶人,放逐到東陽郡信安縣。今後,表裡大權都集合在桓溫手裡。13
六月初七日,晉成帝歸天。六月初九日,晉康帝司馬嶽繼位6
太興元年(318年)六月二十三日,司馬曦受封為武陵王。1-3
鹹康八年(342年)六月初六日,司馬曦與會稽王司馬昱、中書監庾冰、中書令何充、尚書令諸葛恢共同接管晉成帝司馬衍臨終遺詔,擔負顧命大臣,幫手朝政。5
官爵變遷
喜好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平生請大師保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平生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殷浩比年北伐,頻頻被打敗,軍糧東西耗損殆儘。
永和八年(352年)七月初旬日,司馬曦升任太宰。11-13
永和七年十仲春(352年1月13日),桓溫多主要求北伐未獲準,因而率軍四五萬人順長江而下,駐紮在武昌。朝廷非常驚駭,撫軍司馬高崧為司馬昱寫信責備桓溫,他才返回鎮地。11
司馬昱在而後大量援引會稽人士及玄學同好進入中心,來製衡桓溫。這些人對穆帝、廢帝期間對外戰役或內政,都產生諸多影響。
人物平生
十一月二十一日,禦史中丞司馬恬在桓溫的指令下進上表章(一說是桓溫本身上表,要求殺掉司馬曦),要求晉簡文帝殺掉司馬曦等人,言詞非常狠惡誠心。但在晉簡文帝的對峙下,桓溫固然再作要求仍不得同意。桓溫因而奏請黜廢司馬曦及其三子,將司馬曦百口遷徙到新安郡。十一月二十二日,桓溫將殷涓等人誅滅全族,廢黜司馬晃放逐衡陽郡。
、開府儀同三司。10
爵位:武陵王
永和元年(345年),因晉穆帝司馬聃年幼,便由崇德太後褚蒜子臨朝攝政。當時朝廷征皇後之父、衛將軍褚裒入朝想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但吏部尚書劉遐、衛將軍長史王胡之勸褚裒道:“會稽王司馬昱德行昭著、素負雅望,是國度的周公,足下應把國政交給他。”褚裒因而果斷推讓,返回藩鎮。褚太後便拜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官職:散騎常侍→左將軍→鎮軍將軍,加任散騎常侍→顧命大臣,侍中、特進(隨後又領秘書監)→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