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初年(公元301年),張軌出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當時鮮卑族背叛,盜匪縱橫州裡,擄掠財物,張軌到任後,當即予以討伐,剿除盜匪,斬首一萬餘人,因而張軌威名大顯涼州,教養實施於河西。張軌以宋配、陰充、泛瑗、陰澹為擺佈得力謀士,征召九郡貴族後輩五百人,建立黌舍,開端設置崇文祭酒,其職位和彆駕一樣,春秋兩季實施以射選士的禮節。秘書監繆世征、少府摯虞夜裡觀察星象,聚在一起說:“天下將亂,出亡之所唯有涼州罷了。涼州張刺史德行宇量不凡,莫非應在此人身上!”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王彌侵犯洛陽,張軌派北宮純、張纂、馬魴、陰浚等帶領涼州軍馬打敗王彌,不久又在河東擊敗劉聰,京師歌謠道:“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晉懷帝司馬熾嘉獎張軌的虔誠,進封他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讓不接管。7
人物平生
張軌出身涼州士族安寧張氏,自幼聰明好學,高雅端莊,深通儒術,深得中書監張華賞識。初授太子舍人,遷散騎常侍、征西軍司。趁著八王之亂,盤據涼州,安定張鎮內鬨,收留各地流民,推戴晉湣帝司馬鄴,抵當漢趙軍隊,翼護西晉皇室,冊封西平郡公。
奠定前涼
張軌,字士彥,安寧烏氏人,是西漢常山景王張耳的第十七代孫。家屬世代舉孝廉,以專攻儒學馳名。張軌的祖父張烈為曹魏外黃縣令,父親張溫為太官令1
安定內鬨
張軌因為時世多難難,便暗自圖謀占有河西之地,為此占卜瞻望休咎,獲得六十四卦中的泰卦與觀卦相遇合,便拋棄蓍草大喜道:“這是霸者之吉兆啊。”因而要求朝廷讓他擔負涼州刺史。公卿大臣們也推舉張軌,以為其才調足能統轄遠方。
同時,張軌亦持續支撐西晉,晉懷帝被擄到平陽後,張軌曾籌算傾一州之力打擊平陽。
世舉孝廉
張軌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賬簿、器甲土產托付京師。號令主管官吏詳細察問涼州自建州以來,高潔純粹拋棄繁華退隱世外以保持節操者;高才碩學著述經史者;為國為君臨危不懼殺身殉義者;忠心進諫而開罪者;談判應對隨機行事而製止禍害者;武勇機靈為時世解除災害者;奸諂誤主讒諂忠賢者;等等都用文狀呈報到州府。涼州父老莫不道賀。光祿卿傅祗、太常摯虞送信給張軌,奉告京師饑荒匱乏,張軌頓時派參軍杜勳給朝廷獻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晉懷帝派使者進拜張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又升張軌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如、儀同三司。授封的文書未到,而王彌就兵臨洛陽,張軌派將軍張斐、北宮純、郭敷等率精銳馬隊五千人來保衛京師。及至京師淪陷,張斐等皆被賊軍殛斃。中州人紛繁逃到涼州出亡,張軌豆割武威一部分設立武興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省西寧市)界置晉興郡以收留流民。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道:“四海動亂,天子未得歸正,明公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征無戰。不知明公擔憂甚麼而不采納這一行動?”張軌道:“這恰是我所想的事。”11
永興年間(公元304年―公元305年),鮮卑貴族若羅拔能背叛動亂,張軌牌照馬宋配征討叛敵,斬殺若羅拔能,俘虜十餘萬人,張軌威名大震。晉惠帝調派使者任命張軌為安西將軍,並封為安樂鄉侯,食邑一千戶。因而大範圍修建姑臧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長七裡,東西長三裡,陣勢有龍的形狀,以是又稱臥龍城。當初,漢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對他的門徒說:“今後城西邊的泉水會乾枯,將有雙座樓台立於泉水潭上,與城東門相望,此中定有霸者呈現。”到曹魏嘉閏年間(公元249年―公元254年),郡裡長官公然製作學館,在城西泉水潭上築起兩座樓台,與城東門恰好相眺望。至此時,張氏便成為河西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