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壇類:
[10] 《晉書·卷八十六·傳記第五十六》:在州十三年,寢疾,遺令曰:“吾無德於人,今疾病垂死,殆將命也。文武將佐鹹當弘儘忠規,務安百姓,上思報國,下以寧家。素棺薄葬,無藏金玉。善相安遜,以聽朝旨。”表立子寔為世子。卒年六十。諡曰武公。
台閣類:
[19] 《十六國春秋·卷七·前涼錄》:張軌以晉永寧玄月辛已歲牧涼州,至天錫敗亡之歲,歲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
《晉書傳記五十六》:張軌,字士彥,安寧烏氏人,漢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孫也。家世孝廉,以儒學顯。父溫,為太官令。軌少明敏好學,有器望,姿儀典則,與同郡皇甫謐善,隱於宜陽女幾山。泰始初,受叔父錫官五品。中書監張華與軌論經義及政事損益,甚器之,謂安寧中正為蔽善抑才,乃美為之談,覺得二品之精。衛將軍楊珧辟為掾,除太子舍人,累遷散騎常侍、征西軍司。
[8] 《十六國春秋彆本·卷七·前涼錄》:閏月,天錫遣肅等夜害玄靖,時年十四,葬平陵,諡衝王。
雲母堂、金華堂、閒豫堂、辟雍明堂、鸞鳥堂、賓遐觀、天龜觀、神雀觀、飛鸞觀、紫山觀、神鳥觀。(辟雍明堂是一座修建,但它包含兩種修建稱呼的含義,它是中國當代最高品級的皇家禮法修建之一。明堂是當代帝王公佈政令,接管朝覲和祭奠六合諸神以及先人的場合。辟雍即明堂內裡環抱的圓形水溝,環水為雍,圓形像辟。“張駿立辟雍明堂而施禮焉”)
太延五年(439年)6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軍攻占姑臧城。是年夏季,北魏徙姑臧城吏民三萬戶到平城。《南齊書·魏虜傳略》記錄:“什翼圭始都平城,猶逐水草,無城郭,木末始土著居處。佛狸破涼州(指北涼沮渠氏)、黃龍即指北燕馮氏,趙郡徙其住民,大築郭邑,截平城西為宮城。”以是,“平城新製擬涼州都會”。包含趙郡亦受武威郡之影響。
《十六國春秋·卷七·前涼錄》:葬顯陵。張祚僭號,追諡桓王,廟號世祖。
端門、角門、西昌門、青角門、廣夏門、宣陽門、洪範門、冷風門、青陽門、廣莫門、朱明門、永豐門、永和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朱雀門、廣德門、廣陽門。
[3] 《晉書張駿傳》駿字公庭,幼而奇偉。建興四年,封霸城侯。十歲能屬文,出色不羈,而淫縱過分,常夜微行於邑裡,國中化之,及統任,年十八。先是,湣帝令人黃門侍郎史淑在姑臧,左長史泛禕、右長史馬謨等諷淑,令拜駿使持節、多數督、大將軍、涼州牧、領護羌校尉西平公。赦其境內,置擺佈前後四率官,繕南宮。劉曜又令人拜駿涼州牧、涼王。時辛晏兵於枹罕,駿宴群僚於閒豫堂。命竇濤等進討辛晏。處置劉慶諫曰:“霸王不以喜怒發兵,不以乾沒取勝,必須天時人事,然後起也。辛晏父子安忍凶狂,其亡可待,何仍舊饑年大肆,猛寒攻城!昔周武回戈以須亡殷之期,曹公緩袁氏使自斃,何獨殿下以旋兵為恥乎!”駿納之。
宮殿類:
城門類:
[14] 《晉書·卷八十六·傳記第五十六》:太寧三年卒,臨終,執駿手泣曰:“昔吾先人以孝友見稱。自漢初以來,世執忠順。今雖中原大亂,皇輿播遷,汝當謹守人臣之節,無或失墜。吾遭擾攘之運,承先人餘德,假攝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負晉室,下欲保完百姓。然官非王命,位由私議,苟以集事,豈榮之哉!斷氣之日,白帢入棺,無以朝服,以彰吾誌焉。”年四十八。在位五年。私諡曰成。茂無子,駿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