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采伯:“若劉淵、聰、粲、曜,石勒、虎、閔,苻生,赫連勃勃等,其凶徒逆儔,淫酷搏鬥,無複人理,禍亦不旋踵矣。”51
張大齡:
魏收:“劉淵一唱,石勒繼響,二帝沉湎,兩都顛覆。”50
。當王彌歸附時,劉淵特地派侍中、禦史大夫呼延翼郊迎,致書王彌,大加獎飾,表示本身將親身為他拂塵洗塵。後兩人會晤,王彌勸劉淵稱帝,劉淵非常歡暢,說:“我原覺得將軍不過是悍勇武將,本日方知將軍有勇有謀,可謂孔明。我得將軍,如魚得水!”因而任命王彌為司隸校尉,加侍中,特進。後又進彌征東大將軍,封東萊公,賣力東線戰事33
,將兵鋒轉向徐、豫、兗三州。河瑞二年(310年)上半年,漢軍在冀、徐、豫、兗等州獲得了嚴峻停頓。仲春,克鄄城(山東鄄城北),殺兗州刺史袁孚,又拔倉垣(今河南開封北),殺晉將王堪。這幾個州的流民稀有萬家,素為本地住民所苦,以是紛繁聚眾燃燒城邑,殺死本地長官,以呼應劉淵43
。當劉景在黎陽、延津等地取勝後,嗜殺成性的他竟將男女老幼三萬餘口沉湎於黃河。劉淵聽到這一動靜,大怒,說:“劉景另有甚麼臉來見我!濫殺無辜,天道不容!我所欲毀滅的不過是司馬氏罷了,布衣百姓有何罪惡!”因而降黜劉景為平虜將軍,中斷了攻洛行動39
44
初創漢國
。仿東漢製,設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又仿晉製,大封宗室和異姓功臣。不久,劉淵遷都平陽,改元河瑞36
靳準:“劉元海屠各小醜,因大晉變亂之際,反叛幽並,矯稱天命,至令二帝幽冇虜庭。”61
。可見此時的政治體係實在是劉淵王權與劉宣相權的二元體製。47
。
因而在元熙五年(308年)正月,他遣撫軍將軍劉聰等十將南據太行,輔漢將軍石勒等十將東下趙魏,將軍事活動擴大到西晉王朝的要地——中原地區31
鑒於漢國政權與漢族之間民族衝突的加深,為了確保身後匈奴族貴族在政權中的安排職位,劉淵在臨終前還委任劉聰為大司馬、大單於,並錄尚書事,置單於台,實施所謂的“胡漢分治”軌製。這一政體在民族衝突激化的十六國期間,成為各少數族政權行之有效的統治情勢。12
。楊駿輔政期間,又以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多數督,封漢光鄉侯,正式承認了劉淵在匈奴五部中的帶領職位。元康(291年-299年)末年,因為遭到叛逃出塞部民的連累,他被免官。就在此時,鎮守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奏請劉淵為行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使其離開五部,在鄴城任官。23
在劉淵的批示下,漢國在對晉的戰役中獲得了很大的停頓。元熙五年(308年)三月,劉淵攻占汲郡,節製了頓丘、河本地區。七月,劉淵進據河東地區,霸占蒲阪(山西永濟西)、平陽(山西臨汾西南),並將漢國都城由離石南遷至蒲子(山西隰縣)。劉淵兵鋒所及的河東、平陽二郡的諸縣壘壁望風而降30
劉淵身後,太子劉和即位8
十一月,劉淵再次派劉聰、劉曜、王彌、劉景等率精銳馬隊五萬打擊洛陽,呼延翼率步兵為繼援。劉聰屯駐宜陽。西晉方麵未推測漢軍這麼快又捲土重來,猝不及防。劉聰軍攻至洛陽城西南的西明門。但因守城晉軍死戰,攻城受挫。劉淵不得已,隻得命令撤兵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