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嶽的士眾餓極,殺掉戰馬充食。石虎又打擊呼延謨並殺了他。[45]
石勒先打擊平陽小城,巴人及羌、羯降勒者十餘萬落,勒皆徙之於所部郡縣(司州諸縣)。漢主曜使征北將軍劉雅、鎮北將軍劉策屯汾陰(今山西萬榮西),與石勒成掎角之勢,共討靳準。
劉曜是劉淵的族侄,同屬於冒頓單於以後的匈奴劉氏。劉曜高祖劉亮,曾祖父叫劉廣,祖父叫劉防,父親劉某早逝,史不載名。劉曜幼年喪父,被劉淵收養。他自少聰明好學,深為劉淵賞識。跟從劉淵多年,成為一個熟知漢文典範和騎射之術的文武全才。他少有弘願,而又具雄才大略。劉淵建漢國後,他曆任顯要職務,為劉淵父子信賴和重用。[38]
赤壁稱帝,持續漢祚
318年十月,劉曜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35] ),碰到了從平陽出逃來奔的太保呼延晏與太傅朱紀。他們勸劉曜稱尊號,劉曜因而稱帝,改元光初。以朱紀領司徒,呼延晏領司空,太尉範隆以下悉複本位。以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並前十三郡(前3+增10=13[36] ),進爵為趙公。[33] [37]
319年四月,劉曜從粟邑返回長安,舊都平陽經此戰亂城室殘破、陵廟無存,現實際上又被石勒節製,因而定都長安並稱帝。[41] ,改國號為趙。牲牡尚黑,旗號尚玄。劉曜說:“我們的先人興於北方,當年劉淵為了拉攏漢人而立漢宗廟。現在應當改國號,以匈奴單於為祖。”因而劉曜改立匈奴人的宗廟、社稷、南北郊,供奉、祭奠匈奴冒頓單於,“以冒頓配天”。[42] [43]
劉曜親身領軍救濟劉嶽,石虎率馬隊三萬迎擊。前趙的前軍將軍劉黑進犯駐守八特阪的石虎部將石聰,大敗石聰的軍隊。劉曜屯兵於金穀,夜間軍中俄然無端大驚亂,士卒奔逃崩潰,因而退兵駐屯澠池。到了夜間軍中再次驚亂崩潰,劉曜便迴歸長安。六月,石虎攻取石梁,擒獲劉嶽及其將佐八十多人及氐族、羌族士眾三千多人,都押送到襄國,並坑殺劉嶽兵士九千人。石虎隨即又打擊駐守幷州的王騰,擒獲並殺了他,坑殺其兵士七千多人。劉曜回到長安,穿上素服停駐郊野哭吊,七天後才進城,因為憤激抱病。郭默又被石聰擊敗,丟下老婆後代向南逃回建康。李矩的將士暗裡暗害叛變投降後趙,李矩有力彈壓,也率世人南歸。部下士眾在途中紛繁流亡,隻要郭誦等一百多人跟從他,成果死在魯陽。李矩的長史崔宣帶領其他士卒二千人投降後趙。如許司州、豫州、徐州、兗州地區全數歸入後趙,與東晉以淮水為界。
南攻荊州
石勒反劉
嘉平元年(311年),鎮守建業的琅琊王司馬睿見石勒南侵荊州,因而派王導率兵討伐。而石勒軍糧不繼,更加因疫症喪失大半兵士。石勒因而采取張賓建議,焚燬輜重,收好糧食和捲起盔甲,輕兵度過沔水並打擊江夏,然後北歸,先攻陷新蔡並殺新蔡王司馬確,後再攻陷許昌。[22]
改趙今後,劉曜對關隴和幷州的晉朝殘存權勢和羯、氐、羌、巴等停止了耐久的征服戰役,把被征服的各少數民族部落數十萬人遷徙至趙都長安。在位期間,實施漢胡分治政策,但同時又主動采納民族融會和文明異化政策。他本身稱帝,表示他是北方漢胡各族的正十足治者,而讓兒子劉胤做大單於以統治胡人。劉曜在趙國主動推行儒學,在長安設立太學和小學,禮聘馳名學者傳授儒家文明,當時門生多達1500多人。他又建立租賦軌製,實施封建軌製。如許,劉曜的趙國比起漢國,顯現了更大的漢化偏向。是以學者們以為:匈奴劉氏所建前趙政權應是漢胡連絡的中國封建政權之一,不能以大漢族主義的成見而輕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