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劉淵去世,劉聰殺兄劉和繼位,任命石勒為征東大將軍、幷州刺史、汲郡公,石勒推讓征東大將軍。隨後便彙合劉粲、劉曜、王彌雄師打擊洛陽,直入洛川。石勒又打擊倉垣,但被守將王讚擊敗。[22]
光初二年(319年)仲春,大司馬、趙公石勒派左長史王修獻捷於漢,漢帝劉曜便遣郭汜前去授予石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並前二十郡(13+7=20[36] ),加諸多特彆禮待,如曹操輔漢先例。劉曜讓王修返回襄國後,跟王修一起來的舍人曹平樂卻對劉曜說:“大司馬遣王修等來,表麵至虔,內覘台端強弱,謀待修之返,將輕襲乘輿。”當時劉曜氣力大為減弱,劉曜想到王修向石勒陳述真假的事不免心生驚駭。因而追還郭汜、王修,將王修殛斃於粟邑,本來授予石勒的官爵等亦擱置。三月,石勒回到襄國,王修幫手劉茂單身逃歸,臚陳了王修的死因,石勒大怒地說:“我兄弟事奉劉氏,經心做得比起人臣的本份更不足了。他們的基業都是我打下來的,本日得誌了竟想來謀算我。趙王、趙帝,我本身也能給本身,哪用得著由他們賜賚!”命令誅殺曹平樂三族。於是置太醫、尚方、禦府諸令,命參軍晁讚建成正陽門。自此與漢趙結了仇怨。[39] [40]
石勒及後又跟汲桑打擊幽州刺史石鮮。石勒在樂陵擊殺石鮮後又擊敗率五萬虎帳救石鮮的乞活軍將領田禋,並與苟曦相持於平原、陽平之間數月,期間產生三十多場戰事,互有勝負,逼令太傅司馬越要率兵在官渡為苟曦援助。石勒和汲桑於玄月大敗給苟曦,因而清算餘眾,籌算投奔劉淵建立的漢趙,但又於赤橋敗於冀州刺史丁紹,石勒因而逃到樂平,後汲桑更在樂陵被晉兵所殺。
石勒反劉
兩趙開戰
遷都改號
粟邑誅靳,劉石反目
得知晉懷帝被殺的動靜後,晉秦王司馬鄴於313年在長安稱帝,即晉湣帝,此時西晉隻剩長安及周邊的彈丸之地。
劉淵後派兵打擊壺關,石勒後被任命為前鋒都督,擊破劉琨派來救濟壺關的軍隊,助漢趙攻陷壺關。玄月,晉司空王浚派祁弘與段務勿塵在飛龍山打擊石勒,石勒大敗,退屯黎陽,但仍能分撥諸將攻打未及叛變的部眾,收降三十多個壁壘,並置守宰安撫。十一月,石勒打擊信都,殛斃冀州刺史王斌。當時,王浚命裴整和王堪領兵討伐石勒,石勒因而立即回軍抵抗。石勒到黎陽後,裴憲丟棄軍隊逃到淮南,王堪則退守倉垣。劉淵因而受命石勒為鎮東大將軍,封汲郡公,石勒推讓冊封。
河瑞二年(310年),石勒南渡黃河,攻陷白馬後與王彌一同打擊徐、豫、兗三州。不久更攻陷鄄城和倉垣,並北渡黃河打擊冀州諸軍,投降他的布衣多達九萬多人。及後又幫手劉聰等人打擊河內,並打擊冠軍將軍梁巨,晉懷帝派兵援救。梁巨仍因兵敗請降,石勒不準,終究坑殺一萬多名降卒並殺死梁巨,援兵亦退還。此戰令河北各個自守的堡壘都震驚,紛繁送人質到石勒處。
元熙四年(307年),晉國馬牧帥汲桑自稱大將軍,與石勒第二次起兵反對東海王司馬越權勢,宣稱要為上一年被殺的成都王司馬穎報仇。汲桑以石勒為前驅,多次取勝,因而署石勒為討虜將軍、忠明亭侯。石勒即隨汲桑打擊鄴城,擔負前鋒都督,大破馮嵩,並且長驅直進,蒲月攻陷鄴城。汲桑在鄴城殺司馬騰和萬多個兵民,焚燬鄴城宮室和劫掠城中婦女珍寶後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