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賀多道:“那是開皇年間的邊界了,比年開疆擴土,超出鴨綠江,現在已在遼河東岸設遼東郡。”
“陛下,老臣冒死納諫,高熲所言不無事理。陛下雖有重整乾坤之誌,但是不能為了強國而苦樂百姓,現在重苗條城的民夫已達幾十萬,逼迫苦役,必失民氣。”
高熲道:“陛下躬親樹模,臣等明白,但是現在徭役沉重,賦稅有增無減,隻恐民氣怠倦,白費國力。”
隋煬帝非常歡暢,有架起寶龍宮帳,召遼東各部首級覲見。世人相談正歡,隻見內史侍郎虞世基倉促來到觀流行殿,奏道:“啟奏陛下,新羅國、百濟國得知陛下東巡,調派使者跨海來朝,求見陛下。”
隋煬帝一驚,又問:“高句麗不是在清川江以南麼?”
幾個金甲軍人,架起高熲、賀若弼,就往外拖,賀若弼還不肯罷休大聲喊道:“陛下,不聽忠告,誤國誤民呐!陛下……陛下……”
隋煬帝欣喜的笑了笑,說道:“新羅、百濟來求的是大隋,朕如何美意義讓你出兵,高句麗的事包在朕身上上,遲早蕩平遼東,還各部盟一方水土。”
到了次日一早,文武百官上朝,隋煬帝端作龍椅聽過了大臣們的奏報,對眾臣說道:“眼下大隋看著承平,倒是危急四伏。東海琉求拒不歸順,連倭都城看不起朕;西域吐穀渾勾搭伊吾國堵截絲綢之路,使朝廷稅賦比年遞加;遼東另有個高句麗把邊境竟然劃到了遼河,三大邊患,朕不能坐視不管。昨日朕和河間王商討過,琉求國已經跟大隋反目了,眼下最為緊急,朕決定再征琉求。”
隋煬帝道:“苗條城的老百姓是苦了點,但是眼下缺口太多,隻能讓百姓先幫朝廷扛著了。”
“嗯,那就先緩一緩挖運河的事,但是打通西域的事不成再拖,河間王還等著四百萬兩的造船軍費。”
“但講無妨。”
“混賬!”隋煬帝怒排龍書案,猛地起家,一時候怒不成遏,怒道:“這才幾年,高句麗就敢兼併遼東,開來朕此次還真是冇白來。”
書說簡短,隋煬帝北巡向東,察看長城沿線,最後一站便是涿郡(今北京),此時涿郡是全部幽州府的首府。隋煬帝是從長城外側巡查而來,統統在涿郡恭迎聖駕的不但有幽州各處所官員,另有遼東各部盟的汗王首級。
虞世基滿麵迎笑,作揖道:“皇上真是聖明呐,社稷難處,半晌間就被皇上說的撥雲見日,令臣是茅塞頓開。”
隋煬帝一看高熲句句緊逼,頓時龍顏起火:“高熲,你這話是甚麼意義?”
“以是朕感覺等著收百姓稅賦,不如打互市路,增加稅賦。”
啟民可汗道:“陛下,這有何難,奴率突厥馬隊,殺向遼東,為陛下打掃隱患。”
涿郡會盟指遼東,煬帝心高更恢宏。
諸葛穎道:“陛下就應當恩準啟民可汗,會盟北方各部問罪高句麗。”
遼東各部汗王首級紛繁起家,山呼萬歲,報答隋煬帝。真可謂:
“皇叔快免禮,坐下說話。”
小寺人道:“啟稟皇上,河間王要求見。”
“這……”
“不瞞河間王,朕現在手頭真是緊,遼東高句麗不竭擴疆,劃界都到了遼河;西北吐穀渾兼併河西走廊,勾搭伊吾國,斷了西域給大隋的賦稅貢品。國庫緊剩的銀子還要開支苗條城,挖馳道。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