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話,楊玄感涓滴不放在心上,李密一看再勸不過,也是萬般無法,隻得跟從楊玄感,點齊兵馬迎戰屈突通兄弟。
李密歎了口氣,勸道:“官軍正盛,一起追擊,難以退敵啊。”
功敗垂成恨猶在,慨歎末路無了局。
一時候兩京之隔,哀聲載道,民不聊生,問罪斬首者三萬餘眾,放逐發配千裡者六千餘人,蒙冤者不計其數,屍身遍野,血流成河。真可謂:
楊玄感已死,朝廷各路兵馬緝拿造反朋黨,剿滅餘部。快馬傳送捷報,隋煬帝楊廣禦駕返回東都洛陽。
裴蘊也奏道:“古往今來,法不責眾,不如將楊玄感九族以內,儘皆問罪。百姓嘛,還需從長計議。”
楊玄縱、楊積善二人領兵前行,沿山路而進,隻見山上石壁刻有幾個刻字“過羊嶺”。山野草叢,波折橫生。
楊玄感見弟弟陣亡,肝火沖天,“好賊子,拿命來!”催馬提刀,直取屈突蓋,要報一箭之仇。
楊玄感拔出寶劍,交予楊積善,言道:“兵敗至此,隻求一死!”
“那楊玄縱安在?”
李密死力反對與隋軍交兵,楊玄感遲疑不定,心中難堪,正在此時又有探馬來報:“屈突通令屈突蓋為前鋒,正在加快行軍。”
屈突蓋毫不逞強,二人又是大戰一場,廝殺二十回合未分勝負,但楊玄感仍舊不是屈突蓋的敵手,隻要抵擋之功,全無還手之力。楊玄縱一看環境不妙,大喝一聲,全軍齊發,衝向官軍。
“啊!”楊玄感一聲讚歎:“大事去矣。”
這時一個校尉趕來,向楊玄感報言:“啟稟主公,衛文升出大興,李淵出弘農,前有屈突通阻路,請主公決計。”
楊玄感一見前軍大亂,隻得倉猝傳令撤兵,猛聽得一陣馬蹄聲傳來,六公子來整帶領馬隊從岔道衝出,叛軍惶恐失措,被戰馬打擊,截為兩斷,首尾難顧。又是一通好殺,楊玄感大敗而回,折去將士無數。
這支整齊不齊叛軍,讓屈突通心中多少有了些底,便對著楊玄感大聲喝道:“大膽楊玄感,煽動百姓,勾引百姓,聚眾造反,可知罪否?”
“好,出戰!”
“哼!”楊玄感答道:“楊廣無道,窮兵黷武,徭役沉重,民氣儘失,我乃替天行道,何罪之有?”
楊玄感大笑道:“民氣所向,莫當兒戲,本日之戰必載於青史。”言罷,隻見楊玄感一招手,戰鼓擊響,楊玄挺言道:“小弟願取頭功!”
兩京眺望天涯間,三萬白骨肉映天。
楊玄感道:“我起兵反隋,勝負均是兵家常事,逃入山中,豈不如同山賊匪賊普通,玄感決不逃循山中。”
號角沖天刀鋒起,旗號蔽日殺聲搏。
“臣妾到另有觀點。”蕭皇後道:“楊玄感振臂一呼,從亂者十萬之多。百姓揭竿而起,可見民氣所向,現在民氣向背,陛下還當以民為重,不成丟了民氣。”
回到宮中,伉儷對坐,隋煬帝言道:“楊玄感舉兵兵變,一呼百應,陣容浩大,實在可愛,早知本日,早就該殺楊玄感一族。”
“撤退混亂,隻恐此時非死即俘。”楊積善道。
“嗯。”隋煬帝道:“皇後之言,甚有事理,朕自在定論。”
楊積善在一旁言道:“來護兒已經堵住來路,傳聞火線葭蘆戍有路,還是先往葭蘆戍出亡。”事到如此,楊玄感隻得如此,世人調轉馬頭,又往葭蘆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