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半晌,隻見陣前的隋軍將士竟無人呼應,出乎料想。因為比年交戰,即便驍果營的將士也已厭倦,現在李淵入關,民氣所向,很多隋兵紛繁背叛,陣前投降。
“任由他去吧。”
蕭皇後問:“那西京淪陷為何如此之快。”
看著這本奏章,蕭皇後頓覺絕望,原覺得李淵另立皇孫,已經令人驚詫,冇想到江西、嶺南各地皆被叛逆兵盤據,倍感可惜。
陪了隋煬帝少時,蕭皇後便回到宮中。陳朱紫見皇後神采凝重,問道:“娘娘為何早早就回宮?”
陳朱紫不知原故,便換了一本奏章,又讀道:“盜賊竇建德光複王薄賊眾,占有河北,自稱夏王,國號為夏,年號五鳳元年,進犯河南道……”
顧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難。實不遑於啟處,將何情而自安!
“出大事了!”陳朱紫便把李淵擁立楊侑為帝的事一一道來。
兵馬半生的屈突通呆坐頓時,從未碰到過如此落魄的氣象,心中自知,局勢已去。相持了好久,兩軍陣前鴉雀無聲。
“陛下不成胡說,另有江東州郡,此時若能亡羊補牢,或許不晚。”
連看三折,竟然天下已有三人自稱天子,連汾陽宮也落入賊手。蕭珺伸手拿起三本奏章,一起翻開,擺列在麵前,上麵彆離寫道:
“朔方盜賊梁師都,盤據陝北數郡,自主為帝,國號大梁,年號永隆……”
一見陳朱紫返來,蕭皇後問道:“中原可有甚麼動靜。”
隋煬帝胳膊架在蕭皇後肩上,“快陪朕歸去安息,朕真感覺累了。”
綜箴誡以訓心,觀女圖而作軌。遵古賢之令範,冀福祿之能綏。
履謙光而守誌,且願安乎容膝。珠簾玉箔之奇,金屋瑤台之美,
思竭節於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
這時屈突壽翻身上馬,跪倒陣前,伏地痛哭:“父帥快快歸順吧,隋祚已終,民氣歸唐,此乃天意啊!”
蕭皇後無言以對,隻是沉默不語,這纔是:
陳朱紫退到內裡等待,蕭皇後坐到龍椅上,撣了撣龍書案上的微微浮塵,順手拿起一本奏章,展開細讀,上麵寫道:“鄱陽賊首林士弘,聚眾十萬,自稱楚帝,定都豫章,改年號承平,北至九江,南至廣州,盤據一方…….”
陳朱紫拿起一本奏章,展開讀道:“羅縣縣令蕭銑,起兵造反,堆積盜賊四十萬眾,在嶽陽稱帝,國號為梁,年號鳴鳳,東臨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靠漢水,盤據江南半壁……”
帶著幾分懊喪,蕭皇後凝重的又翻開一折,上麵寫道:“山西盜賊劉武周,勾搭突厥,自稱天子,改號天興元年,攻占汾陽宮……”
“朕另有十萬禁軍!”
知恣誇之非道,乃攝生於衝謐。嗟寵辱之易驚,尚有為而抱一。
陳朱紫趕快安排寺人備好的筆墨,走到龍書案前,蕭皇後深思了好久,陳朱紫問:“娘娘想寫些甚麼,無妨說說?”
蕭皇後與陳朱紫正對坐犯愁,隻見一個小寺人,捧著近些日子的奏摺,倉促送往禦書房,蕭皇後說道:“皇上荒廢朝政,哀家整日坐在宮中不知天下變故,命禦書房掌燈,哀家到想看看天下事個甚麼模樣。”
俄然,“噹啷”一聲,屈突通拋棄了手中兵器,冷靜的翻身上馬,麵朝東南,膜拜江都方向,痛哭道:“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六合神祇,實所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