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_第40回: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安平王蕭岩氣得鼻子直冒粗氣,又說道:“前番晉王妃蕭珺剛走,接著又來了個樊子蓋,前者是密查真假,後者定是來談前提,這申明楊堅在加快運營兼併我大梁。”

話說次日,樊子蓋來到江楓館,再次麵見梁後主蕭琮,二弟蕭瓛、七弟蕭瑒、安平王蕭岩,大將軍戴僧朔等十幾名西梁重臣齊聚江楓館,驅逐樊子蓋。

“快快有請。”

二王爺蕭瓛第一個站出來言道:“中原同一,無可厚非,隻不過隋主楊堅,本來北周臣子,欺君篡位,並非正統,豈能佩服於人?”

列席世人會商更減輕烈,“諸公、諸公!”樊子蓋進步嗓門壓了一下全場,說道:“即便子蓋也是如此,我父樊儒,本是梁武帝蕭衍之臣,太清三年,侯景兵變,舉家北遷,自從歸順隋主麾下,宦途還是,繁華可保。以我為鑒,歸順大隋,有何不成?”這番話,多少又讓梁國的臣子有些佩服,但親陳派的官員還是各持己見,爭辯不分高低。

這一說中間眾臣子交頭接耳,竊保私語,樊子蓋言道:“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江河,故能成其大。遐想西晉年間,五胡入侵,中原雖造戰亂,但卻異化了塞北各族。不管匈奴、鮮卑、羌、狄等各族食我漢食、穿戴漢裝、說我漢語,已與漢族無二,民族相融,有容乃大。故而北朝日漸強大,南朝日趨式微。”

世人聽罷哈哈大笑,樊子蓋道:“赤壁、淝水兩次大戰,不在於長江險惡,而在於君明臣賢。可試看當今陳主陳叔寶,犬馬聲色,驕奢淫逸,無道無德,即使有半壁江山,又有何用,亡國隻在遲早!”

樊子蓋一聽,這到是個彆例,說道:“蕭珺已是晉王妃,蕭瑀已在大隋為官。”

樊子蓋的話裡有真有假,唬的梁國官員大驚失容,唏噓不已,二王爺蕭瓛年青易唬,但老皇叔蕭岩卻毫不驚奇,起家問道:“即使大隋擁兵百萬,但有長江通途隔絕南北,北方人不風俗水戰,遐想前輩,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哪個不是江南人以少勝多,擊得勝方,樊大人在此虛張陣容,隻是牛皮罷了!”

更新時候:2013-11-28

樊子蓋得了七王爺蕭瑒的提示,立即修書一封,派人馬上返回京師,交予隋文帝楊堅。快馬飛奔,沿途策應,不日手劄便送到了都城。

隻見城門洞內,兩隊隋兵小跑而出,關外分作兩列,在一群侍衛擁戴之下,劈麵走出三人,蕭岑一看,親熱萬分。

高熲領了旨意,草擬好聖旨,傳往江陵。梁國固然是大隋藩屬國,隋朝天子的聖旨送到蕭琮那邊,蕭琮雖不跪旨,也要躬身接旨。

“嗯。”楊堅聽著二人說的有理,便對高熲言道:“馬上草擬一道聖旨,征召梁國西平王蕭岑入朝,免得梁國大家自危。”又對蘇威言道:“如果蕭岑入朝,就命晉王楊廣及蕭珺前去驅逐,不成怠慢。”

蕭瓛愁眉苦臉,一擺手說:“皇叔彆提了,前次兵艦撞沉三艘官船,愣是讓蕭珺這小妖精逃過一劫。”

這時二王爺蕭瓛又站出來講道:“你且開口,聽本王一言。口口聲聲說甚麼四海同一,江南陳國良將百員,戰船千艘,馬步軍不下三十萬,你大隋有多少兵馬?竟敢妄稱同一!”

樊子蓋道:“梁國先帝蕭巋遺言,便是完成中原一統,梁國若不歸順怎能算作一統?高麗、靺鞨、契丹、突厥可做藩屬,那是外族異種,風俗民風分歧中原,但江陵百姓與中原子民同種本家,豈能當作藩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