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102章:旱魃何如人心險(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俘獻天子喜、恩賞頒詔冊。

樓下五百名俘虜聽了譯語人的翻譯,喜從天降、墮淚滿麵,連叩首謝恩都忘了。

興旺生長的博良商行除了持續運營日本航路,還遵循王霨的叮嚀不竭南下摸索新的海路和商機。嶺南與揚州本就有成熟航路,博良商行的船隊天然不會放過。乘船前去嶺南刺探的素葉鏢師驚詫地發明,王準從未分開嶺南。

李嗣業馬後,沾沾自喜的安西監軍邊令誠點頭晃腦、滿臉堆笑。兩人身後,人馬俱甲的席元慶手持得勝露布,帶領一百名安西重騎,緩緩而行。鐵掌整齊齊截地敲打著青石空中,廣場四周的氣溫彷彿驀地降落。

為尋根究底,王霨飛鴿傳書揚州博良商行,奉求趙無極派快船走海路載素葉鏢師赴嶺南刺探王準行跡。

威武雄渾的安西重騎後,蘇毗王子悉諾邏和大勃律王子彌羅利連轡而行。隻是二人一喜一悲,神情頗殊。

“謝陛下隆恩!”以封常清為首的安西將士齊聲謝恩。

“效仿王忠嗣?”王霨苦笑不已:“虢國夫人何時精通邊事?楊國忠亦無此等見地,想來又是吉溫的狡計。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隻是吉溫甚是狡猾,當緩緩圖之。”

長纓縛敵豪、戎服獻社廟。

“極刑可免,活罪難逃。爾等不平大唐教養、不尊朕之詔令,若等閒放過,天威何存?爾等皆為安西都護府所俘,朕命汝輩在安西四鎮勞作十年,爾等可服?”李隆基恩威並施。

不滿足近況的趙無極持續采辦、改革船隻,獨占新航路半年之久的博良商行越做越大,漸而嶄露頭角,一躍成為揚州數得上的大海商。

若非王霨剛好有博良商行,一時也識不破封常清的層層疊疊、曲曲繞繞的心機。不過迫在眉睫的災情和覆蓋在大唐上空的戰亂陰霾,使王霨很快就將此事拋之腦後……

慷慨激昂的破陣樂中,身披明光鐵甲的封常清騎著一匹通體純黑、四蹄皆白的駿馬昂但是來。在他身後,身高臂長的李嗣業高擎安西軍旗,若挪動的鐵浮圖,令人望之頓生泰山壓頂之感。

本來王霨早推測闤闠如疆場,托阿史那霄雲在楊玉環耳邊美言幾句,為博良商行借了張皋比。而趙無極每次出海,均會網羅幾件奇珍奇寶送入宮中,供貴妃娘子賞玩。王霨還從本身的分紅中拿出數成,由阿史那霄雲供奉給楊玉環當私房錢,使表情鬱鬱的貴妃娘子偶綻笑容。

“謝天可汗!”死裡逃生的吐蕃、大勃律戰俘叩首如搗、戴德戴德。

客歲關中遭受洪澇災害,趙無極紆災解難的誠懇和開辟進取的精力打動了王霨,故他將影象中合用於唐朝技術程度的造船知識和本地航路傾囊相授,並出資與趙無極合股開設博良商行。

此條航路之前從未有海商走過,首航之時趙無極戰戰兢兢。若非堅信王霨有點石成金之能,他毫不敢冒如此大險。誰料順風順水的海船隻花了七天就駛抵值嘉島,十天以內安然達到築紫。一趟下來,有如神助的趙無極賺得盆滿缽滿,對王霨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至於高仙芝的目標,王霨翻了翻厚厚一摞《金城坊監控日報》,指著數條“龍武將軍邢縡稱病不出”的記錄道:“高相欲報蒙冤之仇,賢人慾更易東宮,肯綮皆在邢縡身上。”

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王霨就偶然插手此事。於公而言,王霨不肯捲入奪嫡之爭;於私而言,他支撐高仙芝報仇。得知邢縡的咽喉被刺客殺死時,王霨唯覺善惡終有報;聽聞王準死於嶺南暑熱,王霨憶開初抵京畿在西郊若兮堆棧與他產生牴觸,忽生幾絲“逝者如此夫”之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