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102章:旱魃何如人心險(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邊令誠貪財畏戰,少了他從中作梗,封常清也會少些掣肘。”怛羅斯大戰後,王霨聽過很多邊監軍的“光輝事蹟”:“至於內侍省,有高翁鎮著,諒他也翻不出多大波浪。”

“陳旅帥?”王霨發明來者是熟人,表示柳蕭菲不必嚴峻。

“陛下,賢人曾言,‘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大唐比年災患,自中樞向東伸展,何故也?東方青龍,為甲乙木,屬震位,上應蒼龍七宿、下對太子之宮。洪旱相連,皆因太子失德!”陳。希烈一變態態,毫不害怕賢人的肝火,扯著嗓子高喊。

李隆基封賞結束,憑欄俯視樓下群臣,豪氣乾雲。

“陛下言重了,微臣不敢妄議太子。”楊國忠嚇得雙股戰戰:“微臣隻是感覺災情嚴峻,由盛王祈雨再好不過。”

阿史那雯霞嫌婢女手無縛雞之力,興趣勃勃欲喬裝同業,卻被姐姐以萬一被人看破有辱家聲為由製止。滿心不樂意的她隻好從素葉義學遴選一名頭髮微卷、略顯稚嫩的小娘子扮作侍女。

喜形於色的盛王李琦安然沿正東方的卯陛登上圜丘,在昊每上帝及五方天帝神座前跪讀祝文、祭奠上天。

“太子失德!?”李隆基疾言厲色道:“陳卿可知,汝非議東宮、大逆不道,論罪當誅!”

祭拜過昊每上帝,盛王在飛龍禁軍、平盧牙兵和王府衛隊的層層庇護下,車輦向東,蜿蜒上山。

王霨正遐思間,宮闕前的山路上一騎飛奔而至。他定睛辨識馬隊身份時,正無聊把玩皓腕上琉璃珠子手鍊的小侍女動如脫兔,向前斜跨的同時已從腰間拔出短匕。

“去歲關中水患、本年關東水災,臣自幼研習《周易》、《易傳》,略有所得,欲稟告陛下。”陳。希烈緩緩道。

“行宮四周可有非常?”王霨隨便問道。

“張卿呢?”政事堂諸相,李隆基一個也不放過。

“楊卿附和甚麼?是太子失德呢?還是盛王祈雨?”李隆基冷哼道。

“莫非陳老賊要乞骸骨?”楊國忠心有所盼。

儺舞古樸、《雲漢》蒼茫。

李仁之、史朝義分家盛王寢宮的東西偏殿,王霨和禮部、太常寺等隨行官吏則被胡亂安設於行宮各處天井。大抵是李仁之成心抨擊,王霨發覺分撥給本身的寓所陰暗潮濕、既遠且偏。

“高卿呢?”李隆基眼如鷹隼。

圜丘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乃隋唐兩朝天子祭奠上天的禮節重地,具有至高無上的職位。

“她行嗎?”體貼則亂的阿史那霄雲見太小娘子後,有點擔憂。

“獻俘大禮,談此何益?”李隆基慍怒。

“陛下,老臣有要事啟奏!”勤政樓下,左相陳。希烈抹了抹皺紋裡的汗水,執笏出列。

“蕭菲小娘子明眸善睞、傲視生輝,某信賴雯霞姐姐的目光。”阿伊騰格娜實在是對王霨有信心。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太子身為儲君,當替朕齋戒三月。盛王李琦,資質聰慧,可代朕前去圜丘和驪山行大雩之禮,祭奠祈雨。”

“蘇毗王子悉諾邏,心胸熱誠、忠心可嘉,封懷義王,賜姓李、名忠信;大勃律王子彌羅利,遠道來朝,封金吾衛長史,宿衛宮禁。”

圜丘嚴格遵循《周禮》而建,因“天圓處所”,故高低四層皆為圓形。每層圓壇都設有十二條台階,呈十二辰均勻地漫衍在圓壇四周,彆離為子陛、醜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此中子、午、卯、酉陛又稱北、南、東、西陛,麵南的午陛則寬於其他十一陛,是天子登壇祭奠昊每上帝的禦階。明清期間的天壇乃仿照隋唐期間的圜丘而建,然不管範圍還是派頭,都稍遜一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