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伯玉長本領了,想出結陣對於我們。單憑你們幾個,絕非軍陣的敵手。爾等快走,去找十三娘,為師守在此處抵擋一陣。”公孫大娘拾起長劍,咬牙站定。
京兆府縲絏大門前的大槐樹上,一名安西神弓手虛引弓弦,臨風瞭望。不過目睹天井裡的袍澤在衛彆將的批示下,安閒不迫佈陣對敵,頓時就要攻破刺客藏身的前庭正堂,他不免有點放鬆。
“刀盾手堵住正堂門窗,弓箭手在三十步後保護,衛彆將居中批示,不管多凶悍的刺客,麵對如此步地,若無自刎的勇氣還是投降吧。”緊密存眷天井戰況的神弓手忽覺右邊方百餘步遠的處統統光點一閃而過,他瞄了眼,卻隻瞥見一團烏黑。
“不必折騰。”公孫大娘悄悄搖了點頭,費儘最後一絲力量將佩劍交給蘇十三娘,扭頭瞥了眼王元寶的屍首:“燕子,公孫門就交給你了。我為他、為太子做的已充足多,徹夜過後,公孫門與東宮再無乾係。”
待鮮於向和張守瑜彆離帶領京兆府衙役和飛龍禁軍倉猝趕到混亂不堪的京兆府縲絏時,蘇十三娘等早已帶著公孫大娘母子和同門的屍首消逝在無邊無邊的夜色中。
蘇十三娘當即盤算主張,飛速趕往光德坊。隻是兩人在皇城遲誤一番,到達京兆府縲絏時公孫門已即將崩潰……
“這……”衛伯玉躊躇不決。
“好!”衛伯玉衡量利弊後敏捷做出定奪:“但王元寶必須留下。”
等待在此維繫次序的衛伯玉奉告他們,不知從何而來的刺客混入縲絏,試圖救出王元寶,與飛龍禁軍和差役惡戰一場,兩邊互有死傷。封節帥正因擔憂產生劫獄,特派本身前來提示京兆府加強防備,適逢刺客來襲,遂脫手互助。刺客見事不諧,轉而殺了王元寶,倉惶逃竄。而大難不死的二十來名飛龍禁軍則異口同聲支撐衛伯玉的說辭。
持劍縱橫三十年,一朝失手千古恨。
“敵襲!?”勝券在握的衛伯玉環顧四周,正驚奇間,忽見一柄飛刀刺破夜幕,從弓箭手行列的右邊激射而來。
因感師恩重、奮而不顧身。
“京兆府縲絏自有衙役、獄卒,抓捕、羈押王東主皆北衙禁軍所為,不知關安西進奏院何事?”蘇十三娘嘲笑道。
“莫非是賊星?”神弓手正胡思亂想間,一羽玄色的長箭吼怒而至,直接射斷了他手中的長弓。
“張均兼任刑部尚書,能節製大理寺,可禦史台是楊國忠和吉溫的地盤,找太子有何用……”蘇十三娘大驚:“秋娘,師父騙了我們,吉溫腳踏多隻船,已非楊國忠死黨,賢人豈會放心將王東主關在禦史台。”
天寶十三載(754年)十月初五淩晨,長安城中驚濤駭浪、暴風暴雨,間隔都城一百餘裡的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卻風平浪靜、波瀾不驚。
“衛彆將是要和某鬥上一場嗎?”蘇十三娘大風雅方摘上麵紗。倖存的二十多名飛龍禁軍一多數來自北庭,他們見狀,自發擁在蘇十三娘身邊,手按橫刀防備安西牙兵。
“衛伯玉!”蘇十三娘勃然大怒,抽劍籌辦找衛伯玉實際。
公孫大娘低哼了一聲,可這點輕微的響動旋即就被正堂外聲振屋瓦的號令聲淹冇:“速速投降,饒爾不死!”
“衛彆將,敵襲!”神弓手雖不知敵手藏於何方,但他還是急聲提示衛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