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104章:漁陽鼙鼓動地來(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陛下聖明!”高力士細心翻閱過安西軍遠征小勃律、西征石國、征討吐蕃的捷報,深知李嗣業是員不成多得的勇將:“那王正見的奏章……”

實在早在變文傳出之前,蘇十三娘已曉得王霨的出身。那日在西郊莊園商討過後,她與王勇在後院湖邊安步好久。

“除廣設監軍,霨郎君密摺中的奇思妙想甚多,望陛下采其善者推行之。”處理件苦衷的高力士對王霨的密摺愈發喜好:“霨郎君天縱奇才,年未弱冠便深諳治軍之妙,老奴甚是佩服。”

眼看兩邊即將產生流血牴觸,蘇十三娘飛身躍入聞喜堂軍人中,手持木劍左劈右刺,轉眼間就挑落十餘把橫刀。

阿史那雯霞見姐姐囿於郡主身份不能隨便出京、阿伊騰格娜負擔監控朝堂意向之責,倉猝自告奮勇去華州庇護王霨。蘇十三娘豈會不清楚門徒的小九九,但考慮到確需有人承擔長安與華州之間的聯絡事件,她還是同意弟子所請。

“有內侍監軍,朕方能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掌控四方節鎮。霨郎君在密摺中也甚是推許監軍之製,與朕可謂不謀而合。”李隆基隨便道。

“霨郎君驟聞此變,心神不安……”

“在華州鄭縣祭掃陵墓。”王霨離京前,派人向高力士通報過。

王忠嗣正妻柳夫人乃河東王謝嫡女,生性豪侈、非常悍妒。王思義跟從大帥多年,對大帥與柳夫人琴瑟不調略有耳聞,可婚事乃賢人欽定,在疆場上無往而不堪的大帥也無可何如。故王思義雖嫌大帥偷納細姨不敷光亮磊落,卻也有幾分瞭解。

裴夫人本想憑大婦之威直闖後宅,劈麵摧辱崔夫人,何如附離親衛並非北庭牙兵或素葉鏢師,他們惟阿伊騰格娜之命是從,底子不睬睬裴夫人的喝斥和王珪的唾罵。

“誹謗朝堂重臣……”策馬向南城疾走的蘇十三娘低低歎道:“罪名無關緊急,昏君豈會在乎霨郎君究竟是誰的兒子,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改換太子……”

蘇十三娘和阿史那雯霞正調集人手、清查幕後黑手,裴夫人和王珪就帶了數十名北庭牙兵和聞喜堂軍人上門問罪,剛進前庭裴夫人便指名道姓唾罵崔夫人不守婦道、水性楊花。

“陛下聖明!”高力士心中一顆石頭落地。

“舐犢之戀人皆有之,朕豈會不準。雖非親生,然哺育多年,畢竟難以割捨。”李隆基輕歎一聲,將奏章和密摺還給高力士:“張道斌辦事勤懇,事無大小及時稟報,朕心甚慰。可惜北庭軍西征石國後再無軍功,倒讓邊令誠搶在他前頭。”

“朕可無越俎代庖之意,既然忠嗣生前從未提過,朕也不肯多事。再說王忠嗣、王正見均出自太原王氏,霨郎君不管掛在哪一房名下也無甚不同。”李隆基歎道。

聞喜堂軍人被威風凜冽的蘇十三娘嚇得連連後退,本來嚷嚷不斷的王珪也噤口不言。及時趕到的王緋苦口婆心相勸,終究讓裴夫人放棄肇事的籌算。

暴風捲落葉、雷霆驚長安。

高力士對張道斌父子也非常對勁,春季時快意居庭州分號幾次宴請北庭官員,張道斌都一五一十照實奏報。高力士感覺是太子不放心王正見,成心刺探庭州意向,並未特彆在乎。

“陛下但是成心讓霨郎君認祖歸宗?”高力士謹慎摸索道。

對升任內侍少監的邊令誠,高力士談不上討厭,卻也喜好不起來。當日為分開邊鎮,邊令誠暗中給高力士送了數十箱從大勃律、石國和吐蕃收刮來的奇珍奇寶。高力士念其還算懂事,就在賢人跟前美言幾句,準予他返回長安,並調河中監軍魚朝恩代替其差事,另派彆人遠赴拓枝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