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鎮國公_第96章 獻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縣令久遭李氏欺侮,目前得以雪恥,心中塊壘稍平,麵上亦難掩憂色。

縣尉輕撓頭顱,似有所悟。

(本日半夜奉上,求書架,求催更。愛你們喲~(^3^)-?)

“儘數除之。”陸通未加思考,語氣淡然,彷彿在議論一件無關緊急之事。

故此,聖上單獨策劃,力求穩妥之策,以免後患無窮。

“縣令大人,如此行事,是否會招致趙郡李氏之怒?”待陸通拜彆,縣尉心存疑慮,向縣令輕聲扣問。

“那大人何不勸涇陽伯向陛下請命,將管城亦推行新政,廣種新糧?此等作為,實乃政績之大好機遇也。”縣尉言罷,目光中流暴露幾分可惜。

李承乾聞此言,眉宇間不由自主地擰成一團,明顯對陸通這般直截了當的答覆感到不測。

此等兩難之境,實讓聖上非常頭疼。

縣令連連點頭,應諾不敢有涓滴懶惰,唯恐有失。

邸報雖雲麵向天下,內裡所載,多為朝廷政令與宦海靜態,卻非平常百姓所能等閒觸及。

若至新糧廣佈之日,管城縣令欲再圖此政績,則難矣。畢竟先發製人,先達者方能飽食其果,後至者隻得望塵莫及。

他發起朝廷創辦報紙,雖已有邸報傳播於世,然邸報多為官府之事,而報紙則可廣納百態,既可傳播政令,亦能讓百姓知聞天下事,與邸報比擬,實有天壤之彆。

故此,邸報之於百姓,如同雲端之物,難以靠近。

待至李氏產業盤點結束,陸通命人貼上皇封條則,詳確記錄於冊。

管城縣令將那殘存的李氏族人儘數擒獲,悉數交予陸通。

聖上與涇陽伯之間的乾係,明眼人皆瞭然於胸。

五姓七望,情同連理,豈可任由李世民削藩壓宗,擺盪根底?

數日以後,陸通押送管城一脈入京,長安城內頓時喧騰不已,街頭巷尾皆是群情之聲,人聲鼎沸。

“毋須憂心,此乃謀逆重罪。趙縣一脈本身難保,何來餘力援救管城一脈?”縣令麵色安靜,言辭間透著一股自傲。

而若創辦報紙,則可走一條親民之路,內容涵蓋民生痛苦、市場行情乃至奇聞異事,使朝廷之聲漸入民氣,從而加深君民之情,安定社稷之基。

今涇陽伯率新軍至此,意在抄冇產業,亦足以窺見聖上的情意。”

完成任務,陸通遂領兵回返涇陽,自此沉寂無聲,再無波瀾。

縣令續道,語氣中不乏深沉之色。

“不必憂愁,涇陽伯必會提及此事。畢竟,新糧之推行與他爵位之榮光息息相乾,此乃其功勞之所繫也。”縣令語重心長,緩緩道來,意在欣喜縣尉之心。

喜好大唐鎮國公請大師保藏:大唐鎮國公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至於李麗質與李麗貞二位公主,卻似閒雲野鶴,來此不過是為了享用涇陽之清幽,暫忘宮中瑣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