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趙風雲錄_邯鄲行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有書友提到戰國七雄中對趙國承認,每次到邯鄲,心都莫名跳動#183;#183;#183;#183;#183;#183;此茲錄舊作,以饗諸君()。

峙華爵以表甍,若翔鳳之將飛。

西天夕陽下,一群歸鳥自台畔飛掠而過,是呀,“一眺人間萬事非”,燕子來又去,卻已入平常巷陌人家#183;#183;#183;#183;#183;#183;古往今來,多少登臨風騷名流,大詩興豪情,該也是有感於衷吧!盤桓好久,我自南門步下叢台,折而向西,過曲橋,經望諸榭,越西湖,返抵“二度梅園”。

一亭翼然淩於台巔,重簷雕甍,備極崇麗,軒昂中帶多少高古情調。

一灣潺湲碧水柔波輕漾,蜿蜒環曲,玉帶般繞台而過()。

我立足逗留每一個刹時,汗青都放射著燦爛光彩,令我視覺和靈魂同時承遭到兩千年古城震驚、打擊——安祥如水永年城“稻引千畦葦岸通,行來襟袖滿荷風。

逝去舊事,多是可遇不成求,兩千載風雨滄桑,恍忽隻彈指一揮間。

邯鄲,一座古風城。

拾階而上,步入第一層高台。

兩千年來,“曲粱”、“平乾”、“永年”、“廣府”#183;#183;#183;#183;#183;#183;不管她稱呼生如何竄改,小城,始終以“北國小江南”佳譽膾炙人丁——廣植蒲葦稻荷永年窪水光瀲灩,若一方皺纈著翠綢,將城全部兒攬入她度量裡。

小園前臨中湖,湖水有些兒渾,一池殘荷枯梗零仃,北風將荷葉片片扯破。

盤虯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飛梁。”

徘徊城中,燦若繁星遺址古蹟不時將我目光鎖定千百年前汗青定格上。

無需辯白方向,也不必決計追隨甚麼景點,興之所至,隨便走街穿巷,傲視兩側高雅、精美卻不顯豪華民居,情地享用劈麵溫馨靠近,咀嚼著小城沁入骨子裡閒適,實也算得上一種塵慮都消遊法。

懷著一種無以名狀汗青情素,我登上了龍台。

精美新奇武靈館、快意軒與起伏垛堞、聳峙碑刻、武靈台陡直弧形牆圍佈局錯落,匠心獨運。

隻這一角平淡小小六合,便叫人愉悅感受漲得滿滿,我心頭不由縈迴起《小城故事》美好旋律,“看似一幅畫,聽象一歌,人生境地真善美,這裡已包含。”

狗兒奔逐玩耍,冷巷深處間或飛出一兩聲清澈悠長公雞啼鳴,白叟們坐石階或小凳上閒閒地享用著初冬暖陽,來往行人竟是閒庭信步自。

我唯有縹緲舊夢中激幾朵影象浪花,記錄下這一星半點瑣聞,以作為邯鄲行誇姣情思記念。

一帶夯土版築城牆遺址橫亙起伏,殘斷塌落,若斷若續,迤邐向遠處延展而去,不見邊沿,探不著頭。

倦了,就老作坊裡買一點永年馳名驢肉,登上城頭,倚著雉堞大嚼,看看城外菸水浩渺永年窪,吟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又或看看城裡煙樹人家,那連綴橫溢著平和藹象錯落屋宇,那曬台上一色澄黃老玉米棒子,帶出濃濃秋之歉收喜慶氛圍,自另有一番情味。

極目環顧,四野寥寂,杳然不見人蹤。

汗青曾這裡寫下了不朽篇章,那胡服騎射爭雄天下故事早前人詩章辭賦中被說,隻要這建了毀、毀了建叢台斷斷續續地報告著邯鄲昨日光輝,同時,無疑地也成為邯鄲城亮麗一道風景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