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後,遼東傳來奏報,說是大明在關錦防地以外的大淩河築城屯田,佈下兵馬,似有複遼企圖。
福臨恭敬地答道:“答父皇,孩兒本年兩歲零玄月。再過三月便三歲啦!”
――――――――――――――
繼而他站直身子,朗聲道:“阿敏,阿濟格聽令。”
皇太極冷哼一聲,道:“現下可好,崇禎不但冇有撤兵,還蹬鼻子上臉,將防地外擴,將城修到大淩河來啦!我看再過不久,這盛京隻怕也要不保,乾脆我等趁早搬場得了。”
鴻雁目光冷冷,道:“那依太子之見,該當派何人何人去查?”
此旨一下,滿朝高低儘皆震驚,蓋因黃口小兒躥升親王,此乃從無先例之事。以往貝勒便是晉為郡王,也起碼能提筆寫字以後。何況詔中所說:“福臨恭慧和敏,智勇善察,順天承運,深得民氣如此。”這一番用詞,常常是用來獎飾太子或者儲君,現在落到了福臨頭上,如何不令人遐想連篇?
“如何回事?父皇明顯已經立我為儲,為何又汲引福臨?”豪格身處東宮,行動短促,來回踱步。
豪格聽此人說話恰是計無量口氣,心下驚奇之情漸去,繼而生出欣喜,道:“計先生公然是神仙般的本事,這番易容,當真是親生父母也認不出來。”
多爾袞滿頭大汗,急道:“皇上,此事定有曲解,待臣修書一封,向楊嗣昌質詢此事……”
計無量聲音沉穩,道:“軍功。”
豪格道:“何必再查?先將他們打服了再說。”
鴻雁自與皇太極見麵後,始終冷傲傲岸,從未曾有半分逞強。皇太極因她是方外之人,也不覺得意。現下鴻雁跪地叩首,如何不令皇太極吃驚?
計無量作勢低聲道:“噓……殿下,老夫僅是猜測,並無實據。”
“殿下隻需如此這般……”計無量湊到豪格身邊,悄悄私語,豪格麵露憂色,連連點頭,末端,豪格道:“計先生當真是諸葛亮再世,本宮佩服佩服。事不宜遲,我這就找人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