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_第8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臣真述曰:上德者與道同體,所謂三皇之時,不成得而稱也。故曰:下德不德者,為道之用。所謂五帝之時,敬愛萌發,故曰:有德、仁、義、禮者,兼而行之,所謂三王之初,防患救亂之功興矣。若[上物下心]而論之,將以理天下國度,以及於身,其揆一也。故曰:三皇五帝之與三王,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者也。是以道、德、仁、義、禮,王者當兼而用之,亦猶五材相資,闕一不成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

臣真述曰:此言萬物動出芸芸,無不反歸於根。故曰:“反者,道之動。”夫常物之動,動之於動;唯道之動,動之於靜。故曰:“反者,道之動。”反,猶複也。複其見六合之心乎!六合以靜為心,以動為用,今反其動,是複其靜也。故曰:“反者,道之動也。”是以,賢人慎其動,而常處有為,深達歸根守靜之義,乃能知常;能知常,然後能不妄作;能不妄作,故為之明。又“荏弱者,道之用。”言賢人必用荏弱之道,以勝天下刁悍之人也。又物,猶事也。凡天下之事皆生於有,有生於無。是以,賢人常處有為之事,歸複於靜,則萬物皆得天然天生,不假雲為行動,故曰:有生於無。

道君以是援古及今、明其失德者,蓋以其兵戈寢於兩階,金革興於三代。忠信既薄,財寶空行好壞於下,衰庶跂及於前古。夫禮失則亂,救亂者,必以禮。亂,猶理也。言禮者,理亂之首也。然道君之意,蓋欲當時,王舍禮而行義,去義而成仁,除仁而尚德,違德而適道,故曰:“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實在不居其華。”是以,去彼禮義之薄,取此品德之厚,將覺得王者之理化也,豈不至哉!故曰:去彼取此。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臣真述曰:夫人君,則天效地,恭己正南麵。有為於上,垂拱罷了;無不為於下,各有司存天然,百度惟貞,萬物鹹若,何必行而後知,見而後名,為而後成也。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臣真述曰:夫元氣始生,生生不已,故有萬物盈乎六合之間。又萬物之出,莫不皆負背陰肅之氣,抱朝陽和當中。中而和者,乃得為人,故謂之最靈。既靈且智,是能知損益之義。稱呼其所惡者,蓋欲自取其損以冀其益爾!故曰:“物有損之而益,益之而損。”其是之謂與!言人之教戒,亦當須取我此義以教戒之言,若不知損益之道,但恃眾、好兵、暴強、輕敵,必當摧辱、破敗、覆軍、屠城。便是失其死所,明矣!故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夫治天下國度,禍之大者莫過於此。是以雲:“吾將覺得教父。”身教戒之重者,亦莫過於此也。

臣真述曰:夫唯道君廣引六合神穀及萬物之得一者,觀其指歸,皆在於戒侯王也。以用也。故若曰:六合無用,其清寧以自安樂,當須常恐有裂發之變也。神穀無用,其靈盈以自恃,當須常恐有歇竭之困也。萬物無用其天生,以自悠長,當須常恐有絕滅之時也。侯王無用其貴高,以自強大,當須常恐有顛蹶之禍也。故曰:以賤為本也。非乎夫不自強大,則不爭;不爭,則兵戰自息;兵戰自息,則長保天祿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