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爭霸係統_第三百六十八章占領英屬緬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強大的心機壓力之下,被圍困3天以後,於9月6日上午,仰光城的英國政務官號令內守軍放下兵器,宣佈投降。

秦飛附和張偉的定見,因而號令1個國防師去占據東籲和彪關等地;號令1個國防師去占據洞鴿山隘口。

冇有體例,他隻好命人把印度駐軍總司令阿爾德肖特中將和參謀長道格拉斯・黑格少將請來協商對策。

在強大的引誘之下,英國政務官終究屈就了。

徐東水兵長派兵士向前喊話,投降不殺,讓城內的守軍看到了活命的機遇。

30日早上,緬甸省政務專員就獲得彙報,夏帝國的軍隊已經進入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中下流沿岸城鎮全數被占據,夏帝國軍隊正向曼德勒進步;並且毛淡棉港已經失守,英軍正隔河對峙。

基寧蒙德總督曉得兩位將軍接管他派兵的號令,隻是時候今後拖一下,等動靜明朗以後再出兵,他也就放心了,當即號令印度軍參謀長道格拉斯・黑格少將為東征軍司令,帶兵前去緬甸毀滅入侵的夏帝國官兵。

伊洛瓦底江從北至南的首要港口有密支那、八莫、傑沙、曼德勒、敏建、稍埠、仁安羌、敏巫、馬圭、德耶謬、卑謬、興實達與央冬;此中,曼德勒、稍埠、卑謬與興實達具有傑出的船埠設備。

至此,夏帝國軍隊完整占據緬甸,完成了戰役的開端目標,堵截了新加坡等地英軍的後撤之路,也不會再有救兵去救濟他們了,今後,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承平洋地區將是夏帝國的權勢範圍。(未完待續。)

外無救兵,內無可戰之兵,緬甸省行政官員也無法。

伊洛瓦底江在恩梅開江與邁立開江彙流處以南約48千米為密支那,係伊洛瓦底江上輪船在雨季通航的最北部極限起點。彙流處以南約241千米的八莫為整年通航的北部極限點。在彙流處與八莫之間,低水位季候時江寬在0.4~0.8千米之間,主河道均勻水深約為9米。

9月6日下午,曼德勒的守軍也接到向夏帝國軍隊投降的號令。

張偉采取了秦飛的定見。

從望遠鏡向外看,黑壓壓的到處都是夏帝國官兵,足有十多萬人,動靜彙報到加爾各答總督府,總督得知有這麼多的仇敵,撤銷了他向緬甸派救兵的設法。

本來張偉打算此次不會出動,讓總參謀部以現有的軍隊占據全部中南半島,但是陸偉民誇大,必然不能讓駐印度的英軍派來救兵,必須第一時候搶占若開山脈的洞鴿山隘口,擋住印度境內的英軍;為了更加快速的完成計謀目標,減少喪失,張偉隻好同意陸偉民的要求,親身達到緬甸。

雇傭軍和近衛師順利度過怒江,開端沿著英印軍逃竄的線路追擊。

號令近衛師的副師長帶領1個團的禁衛軍和1個國防師,以及2艘擯除艦和6艘快速魚雷艇以及10艘運輸船,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一起占據仁安羌、曼德勒等地,毀滅駐曼德勒的英印師以及各地的差人。

9月3日,第9軍達到仰光城外,與第40軍完成了對仰光的包抄,此時,仰光核心統統的城鎮已經被第40軍全數占據,仰光成了一座孤城。

徐海東等人順利進入仰光城,使得仰光城免遭炮火的粉碎。徐海東讓英國政務官給曼德勒的守軍發電報,號令他們投降,作為他建功的表示,能夠不把他關進俘虜營,能夠持續住在仰光城內,享用交際職員的報酬,不消與其他俘虜一樣插手勞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