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百日宴不過是幌子,這必是皇後孃娘安排下來,給恪郡王拉攏寧親王府三公子的手腕。”公孫敬低聲分辯起來。
“如何締盟?父皇幾番怒斥於孤,另有那位重臣敢與孤締盟?”太子忿忿叫道。一想到金殿之上父皇毫不包涵的痛斥,太子的麪皮都紫漲起來,古往今來做太子憋屈到他這個份上的,他是頭一名。
太子妃有四個弟弟,年事相差不大,也都冇有定下婚事,他不免皺眉問道:“公孫先生說是的哪一個,又可配何人?”
太子不知想到了甚麼,神采變的有些陰沉,冷聲說道:“明詔的婚事不急,且議議側妃良娣人選吧。”
“哼,真真是到處掣肘!”太子恨恨的說了一句,再也冇故意機撥弄手中的小巧紫玉快意,將之丟到桌上收回砰的一聲響動,嚇的在殿外奉侍的小寺人都縮了脖子。自打寧親王府的世子被廢,太子的脾氣一天壞似一天,他們如本日日膽顫心兢,恐怕一個不謹慎礙了太子殿下的眼,被拖下去亂棍活活打死。有小寺人偷偷算過,自從寧親王府的世子被廢以後,東宮已經打死了五六個小寺人。凡是有點兒門路的小寺人都在想體例調出東宮也好保全一條小命。
公孫敬笑著說道:“明麵上的來由天然是不敢因庶女之事轟動太子妃娘娘,暗裡麼,皇後孃娘如何肯給太子妃娘娘多見外命婦的機遇呢。”
公孫敬低頭應了一聲,心中實在無法的緊,要他一個文人折節與販子打交道,這真是讓他糾結極了……
許是這些日子受了很多的波折,這讓太子生長了一些,太子並冇有向公孫敬發脾氣,隻是冷聲說道:“公孫先生的意義孤明白了,會考慮的。”
恪郡王府的大女人並不是王妃生的,而是由才被封為側妃的司寢女宮袁氏所出,嫁給恪郡王已經快兩年的王妃李氏並冇有懷上身孕。做為嫡子出身的太子,天然看不上弟弟府中的小庶女。
“殿下,蕭淅因夜不歸宿受寧親王爺重責,據探子稟報,打的實在不輕,估計短時候內不能出府,燕娘這步棋怕是要閒置一段時候了。”一個麵色微黃,頜下有三縷稀少髯毛的中年男人皺著眉頭向一個正在把玩著一隻小巧紫玉快意之人稟報。此人不是彆人,恰是當今太子蕭綽。
太子妃的親弟弟唐明詔,是天生的讀書種子,自小酷好讀書,三歲發矇,四歲便將三百千背的爛熟,五首能做歲,七歲便能寫出斑斕文章,九歲考取秀才功名,得了縣試頭名,後又考得府試頭名,若非去歲院試之時唐明詔因病未能插手測驗,說不定他現在已經是連中小三元的元首了。
“公孫先生如何這麼說,阿淆才調固然淺顯,可與孤倒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何況他對孤極其忠心,再不是那等首鼠兩端之人。”太子忿忿說道。他所說的首鼠兩端之人,指的便是那些在他與恪郡王蕭經之間猶疑不定的勳貴官員們。那些人明麵上對他畏敬有加,但是公開裡卻誰也冇把他這個國之儲君當回事兒。畢竟皇上對太子的不喜本年已經擺到明麵上了,數次在朝堂被騙著文武百官斥責太子,讓太子顏麵儘失。這也是太子邇來更加喜怒無常的啟事之一。
“太子殿下說是的,眼下情勢對殿下倒黴,殿下此時更該當尋乞助力而非累墜,恕臣直言,蕭世子固然能為殿下做些事情,但是他卻不是殿下的助力而是累墜,何況自蕭世子離就到現在已一月不足,若蕭世子真的故意,又豈會不捎來隻言片語?以臣之膚見,隻怕蕭世子心中另有籌算。”公孫敬不遺餘力的爭光蕭淆,太子聽了神采更加陰沉,他本就是能好猜忌的小性子,又有公孫敬在一旁進言,蕭淆在太子這裡就算是完整冇戲了。